“栖霞好物”有了知名度 栖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2-06-02 14:58 来源: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6月2日讯“黄燕溪谷”“逍駕夼”“衣家村”……这些从栖霞走出来的农产品品牌不仅带动了乡村致富,也让“栖霞好物”有了知名度。而这些品牌的背后,则是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成果。
近年来,栖霞市创新推行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以及群众的能动性相结合,由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出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678个村党支部领办685个合作社
翠屏街道栗林村环境清幽,民风古朴,民居建筑依山傍水,该村依托这一优势精心打造了“黄燕溪谷”品牌,成为具有乡村休闲、特色农家乐等特色的“网红村”。这正是栖霞市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缩影。
多年来,栖霞市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纳入市委重点工作,按照2017年启动实施、2018年典型示范、2019年全域推进、2020年提质拓面、2021年提档升级、2022年规范提升的部署,栖霞市持续探索创新、稳步推进实施,旗帜鲜明地在全市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目前,栖霞共有678个村党支部领办685个合作社,占总村数80.6%。
为让合作社的效益实实在在有出路,栖霞市研究制定专门考核办法,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列入全市经济发展综合考核、实地观摩评比和干部执行力考察的重要内容,每年年底考核评估,结果与领导班子考核、干部提拔使用直接挂钩,以考核导向引领合作社发展方向。目前,推动176个合作社分红,累计增加集体收入283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1亿元。同时,打造提升30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点,构建集承接观摩、教育培训、创新实践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目前已有3.1万户、6.2万人加入合作社。
多种入股方式激发内生动力
亭口镇衣家村是烟台市首家劳动力入股的合作社,在这里,村民每人1个原始股,参加集体劳动的按照标准发放工票,满2000元不仅自动折算为1个创业股,还能够在合作社内部流通。衣家村的做法不仅激发了群众积极性,还让村民真正得了实惠。这种“劳动力+劳动量”的入股方式,让群众抱团发展,同时激发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目前,群众以劳动力入股的合作社有18个,占比2.6%。
土地入股在松山街道汉桥村得以落地。据悉,这里流转荒山荒坡618亩建设成苹果示范园,通过“梯改坡”新增集体土地100亩,仅基础股金每年就有6万多元,果园达到丰产期后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70万元。这种借势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机遇,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通过托管或合作方式与龙头企业合作,按股分红、按劳计酬、二次返利,群众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有346个,占比50.5%。此外,资金入股、村集体“三资”入股、“党支部+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方式,也在栖霞落地生根。
为完善全域服务机制,栖霞市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人才回引工作,引进专家在庙后镇丰卓联合社建立实验室,邀请18名理事长参加工友创业技能培训班,积极争取合作社“强村贷”项目,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累计完成9笔、910万元,还开办了“为农代言,我们在行动”专栏,通过直播等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聚焦“三级”引领合作社提质增效
庙后镇后许家村的收益令人惊叹,据悉该村成立合作社后当年就实现分红,两年时间合作社分红近90万元,带动集体增收39万元。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这源于栖霞市为推动合作社高层次发展聚焦村、镇、县不断采取的突破举措。
栖霞选取3个村,探索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成立土地、劳务、置业和旅游4个股份合作社,在村级组建联合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多元化经营,试点村全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向镇级,栖霞市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联合,已组建29个联合社。其中,西城镇以史家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粉条加工项目为中心,联合其他4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建成红薯淀粉、粉条加工厂,联合社每年收入30万元以上,每个村增收5万元以上,大大促进了集体增收。
以县级为引领,栖霞市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栖霞苹果做强。据悉,栖霞市把土地流转出来、大规模连片发展,累计打造高标准“现代果园”3.5万亩。同时,2020年以来示范带动全市老劣果园改造42.8万亩,以“红色党建”引领了“绿色革命”,进一步擦亮了“栖霞苹果”特色品牌。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通讯员 宋伟 杨秀秀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纪春艳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