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党旗红!烟台芝罘区党建引领提升群众幸福感
2021-02-05 05:02 来源:大小新闻“梧桐槐树一行行,行行映楼房,孩子们都快乐成长,老人都享安康,舒心的日子唱着过,幸福永驻大海阳……”走进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名为《幸福大海阳》的社区之歌绘在社区街头的彩绘墙上。这道靓丽的“风景”在居民口中广为传唱,“生活在大海阳社区真有福气。”这是社区王大娘逢人就讲的“口头禅”。
大海阳社区,曾经基础设施差,管理不到位,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开放社区;如今这里却干净整洁、和谐舒适。这种变化得益于,烟台市芝罘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不断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
烟台市芝罘区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芝麻小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探索形成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大海阳工作法”,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大海阳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齐鲁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被省委荣记一等功。
探索居民自治新模式
“我爸80多了,午饭没人照顾,只要他上街买菜、动手做饭我都捏把冷汗。”这类问题一直困扰着社区中的年轻人。“热心大姐”于占芬了解这个情况后,反复琢磨并多次和老邻居们交流,最终向社区党委提出“在社区办食堂建厨房”的想法。
对于于占芬的想法,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非常支持。但涉及到场地、人员等具体问题,冷书记也不敢马虎。她决定走访社区老年群体,没想到社区内的老人出奇地支持,这为建厨房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大海阳社区老龄化程度远超出山东省的平均水平,7469名居民中60周岁以上居民达到2100余名。“把老人养好,把孩子照顾好,让年轻人安心上班,就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冷晓燕说。经多方的交流碰撞和区委组织部、街道党工委支持,社区厨房终于建立。
看到自己的想法落了地,于占芬更是闲不住,号召广大居民,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没有场地,党员主动“出让”自家房子;没有厨具,30名志愿者“自掏腰包”选购锅碗瓢盆;没有厨师居民发动亲朋好友,寻找擅长烹饪的志愿者……现在每周一到周五,145名独居老人都能吃到营养可口的成本价午餐。
“厨房是社区党委主办的,米面油严格把关,既卫生干净又讲究荤素搭配,而且是自己身边的熟人做饭,所以老人们非常放心。”冷晓燕介绍道。老人管好了,孩子也要呵护起来。大海阳社区党委还探索股份经营模式,建立学龄儿童“小饭堂”,组织社区志愿者缴纳股金并签订入股协议书,共同负责孩子的放学接送、午餐制作、午间照料等任务。“这是一张有感情的股民证,入股后收不收益不在乎,俺在乎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在这吃好、喝好、休息好。”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党员激动地说。
眼下,大海阳社区党委倡导“我的社区我的家、我的社区我来建”,提出“社区壹家亲”理念,打造“壹家社区厨坊、壹家记忆馆、壹家家风馆、壹家初心社”等26个群众自治品牌,“社区的水电我来修、社区的狗狗我来巡、集体的生日我来办、社区的幸福我来讲……”已经成为大海阳的一种新风尚。
拓展新时代群众工作外延内涵
在大海阳二楼的党群服务中心,一场老人集体生日宴格外热闹,十桌丰盛的菜肴,带寿桃的蛋糕,还有双报到单位插上的生日蜡烛,让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感受到了家一般温暖,也缓解了子女不在身边的思念情绪。“每月17号举办百寿宴,多亏有了双报到单位,我们提供场地,他们负责策划和物资支持,老人们都很满意。”谈到双报到单位,社区干部频频点赞。
大海阳社区党委积极搭建与区域内各类组织的联系纽带,破除各方之间行政、行业等壁垒,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区域发展红利,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烟台海事局、烟台市交运集团、毓璜顶医院耳鼻喉科、烟台市福利彩票销售管理中心、芝罘区农业农村局等14家单位的党组织和1000余名党员到大海阳社区开展“双报到”工作,认领为民服务项目达到20余个。
疫情期间,“双报到”单位是社区的重要“外力”支援,关键时刻他们把社区当成了“家”,与社区一起同心战疫、共克时艰。
前期信息摸排工作,社区第一时间协调14个“双报到”单位,分配任务到单位、到人头,仅用3天时间就摸排完1.3万多人次的信息。这些单位积极发挥自身资源力量,第一时间为社区送来了价值15万元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控物资;1000多名报到党员担负起信息摸排、卡口值守、街巷巡逻等工作,根据社区党委安排对268名外地返回社区居住人员进行居家隔离管理……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社区党委发挥驻区单位各自职能优势,整合力量办实事、解民忧,实现“1+1﹥2”的聚合效应。“市、区两级单位为我们带来很多资源,社区由原来的‘倒三角’变成了‘正三角’,基层小官协调得了正厅级的干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在我们大海阳社区正成为现实。”冷晓燕欣慰地说。(YMG全媒体记者:慕溯 通讯员:慕文玉、赵德恒)
责任编辑 纪春艳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