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风向标 | 知识产权保护全面跃升

自贸风向标 | 知识产权保护全面跃升

2021-07-20 15:53 来源:大小新闻

自贸区烟台片区2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 成立全国首家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窗受理”形成“快保护”合力——

知识产权保护全面跃升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王聪 柴瑞洪 摄影报道)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自贸区烟台片区2个项目获得中国专利奖项,占全市40%。截至目前,烟台开发区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14项,山东省专利奖14项,烟台市专利奖16项。

频频获奖背后,是自贸区烟台片区加大创新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构建起“同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工作体系与格局的不懈努力。

眼下,自贸区烟台片区已经形成了区域协调联动、执法严厉的集成保护模式,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案件能够快速有效办结,打造起了健康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效能全面跃升。

图片

全国首家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01

硬核!

两项目获国家奖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关于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中,烟台开发区2个项目获得中国专利奖。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Co和Al2O3复合的纳米管阵列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脂肪族异氰酸酯核心原料IPDA规模化连续生产的三大关键性技术难题。该技术打破了IPDA由国际巨头德国赢创德固赛垄断70多年的格局,制备技术的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自专利实施至2019年底,已累计生产3.8万吨,其作为高端特种胺及聚氨酯原料,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新增销售收入10.8亿元、新增利润1.2亿元。


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自实施以来,连续开发多款领先国内,世界一流水平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太赫兹器件,参与多个省市及国家级重要项目,并获得多个省市级荣誉。专利产生及实施以来,销售收入和利润均连续实现较上年同期翻倍增长,成为科创版首批上市企业,其公司股票纳入科创50权重指数。同时,依托此核心专利生产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创新研制的AI红外人体测温系统类产品、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产品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专利奖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展专利评选奖项。该奖项每年开展一次,申报程序严格,对专利要求非常高,且需要提供完备的专利质量评价、专利技术先进性评价、专利运用及保护措施和成效评价、专利社会效益及发展前景评价五类评价材料,保障所获奖专利都能代表该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图片

全国首家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02

给力!

政策护航提供“同保护”支撑


专利技术好比在战争中占领制高点、抢占有利地形,是领跑者的有利武器。

为更好激发知识产权的“力量”,自贸区烟台片区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度、力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力,为企业和行业创造出良性、有序、规范的竞争、发展环境。

政策护航提供“同保护”支撑。今年以来,自贸区烟台片区先后出台《关于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执法保护措施,加强民事、刑事司法保护,高效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突出严格执法、协同保护、社会共治。为加强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专门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协调领导机构,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手段,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筑牢知识产权“同保护”根基。

多方发力构建“大保护”格局。行政保护层面,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成立全国首家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现代食品、机械制造、化工三大领域产业需求,建立起知识产权快速预审确权、快速维权绿色通道,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成立全国首家海洋知识产权中心,重点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等提供知识产权获取、管理、运用和保护等方面服务,探索“水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支撑海洋特色产业发展。司法保护层面,分别设立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搭建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一体化平台。仲裁调解层面,知识产权职能部门与海关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协议》形成全面联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依托烟台片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调解室、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提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解决渠道,成为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的有益补充。

03

点赞!

“一窗受理”形成“快保护”合力


随着现在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在很多领域中,知识产权侵权变得易发、多发。怎样形成知识产权“快保护”合力,自贸区烟台片区也有了扎实的实践。

在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一窗受理”窗口,打通行政、司法、仲裁、调解、海关、公证等保护渠道和环节,把原来的单一专利业务扩展到拥有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商业秘密、海洋知识产权等10余项业务集成的服务功能“窗口”。烟台片区内企业遇到侵权等系列问题,不出“窗口”服务大厅即可“一站式”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立案、预约知识产权仲裁立案、地理标志保护咨询等事项,实现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的协同发力、有效衔接。

“一窗受理”服务机制下,知识产权案件处理时间大幅压缩。对于当事人举报、符合立案条件的专利权属纠纷、专利侵权纠纷等案件,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从受理、调查取证、举证答辩、行政调解、行政调处到最终结案,由改革前的平均3个月以上提速到改革后的1个月内完成。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和强化外部协作,审查逮捕类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由改革前的平均用时10天以上提速到改革后的7天、一审公诉审查类案件由改革前的平均用时3个月提速到改革后的67天。

有了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自贸区烟台片区还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企业走访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全区各项创新扶持优惠政策宣传,并跟进做好企业知识产权宣传推广,不断提高职务发明人对政策的熟悉程度,激发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热情。主动与上级对接,摸清企业需求,针对知识产权相关实质审查、质押登记、专利登记薄副本申请等业务,积极运用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绿色通道,简化业务办理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全区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责任编辑:王雪菲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