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 抗日时期的《潮水日报》
2021-07-01 13:14 来源:烟台开发区发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烟台开发区首部党史专著《铭记》已于近期正式发行,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该书收录了1921—2021年间开发区辖区涌现出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部分文字资料和图片为首次公开发表。
为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弘扬革命先烈精神,烟台开发区发布开设专栏,精选书中部分英模人物事迹和革命事件进行发布,供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研究,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敬请关注!
抗日时期的《潮水日报》 《潮水日报》创刊于1937年8月初,同年11月停刊,仅办报3个月,但在当时的抗日背景下,该报对宣传发动群众、传播革命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晓风等在印刷《潮水日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北平上学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苏晓风和张昆、周际春、周展益、徐维华以及从城市回乡的知识青年周颂声等6人,回到了家乡烟台蓬莱。国难当头,岂能坐视!满怀爱国热情的他们迫切地想为抗日救亡做些事情。几经研究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办报做抗日宣传最为适宜。他们的决定,得到了学校教师茹最生的肯定与协助。茹最生借出3间书房和收音机,学校借出油印机、油墨和纸张,以苏晓风为首,大家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开始办报。他们守在收音机旁,记录新闻、撰写稿件,当第一张报纸印出后,他们高兴地擎着报纸向群众宣传:“你们看,这是我们潮水的‘大公报’。”群众争相传阅、奔走相告。这对当时交通断绝、消息不通的乡镇来说,无疑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他们办报的宗旨是进行抗日宣传和传播时事消息、地方新闻等。报纸版面辟有小评论、国内外新闻、地方记事、特约稿件等栏目。8开新闻纸,两面印刷,每天出一张,印刷百余份,分别互相传递或代转赠送给当地商号、学校、村公所和部分群众。所需经费主要靠学校和茹最生供给以及社会资助。 他们还翻印了《论游击战术》小册子,分赠给部分青年,为以后组织游击队做了思想与理论上的准备。 《潮水日报》宣传时事,受到了国民党蓬莱县长董干卿的阻挠。1937年11月初,董干卿到潮水附近的皇姑庵视察,报社派周展益采访,以了解当前的抗日措施和动态。董干卿不仅不配合,还指责他们是非法办报,意欲查封。大家非常气愤,苏晓风连夜撰写报纸评论,质问董:抗日还得批准登记吗?不是说全民抗日,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南北,人人有责吗?还批评了驻扎在平畅河的韩复榘部队欺压百姓的土匪作风等。这些伸张正义的言论,博得群众一片赞扬。 参加办报的人,虽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都兴致勃勃,干劲十足。后来,时局日趋紧张、管制更加严格,烟台的日本侵略军对农村进行经济封锁,由于纸张、油墨短缺,《潮水日报》被迫于11月停刊。
责任编辑:王雪菲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