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开讲啦|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构建思维网络,夯实基础,关注热点时政

师说·开讲啦|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构建思维网络,夯实基础,关注热点时政

2023-05-11 08:26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

距离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烟台港城中学思政教师袁泉给出一些备考建议,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帮助。

构建思维网络,夯实知识基础

在冲刺关头,与其迷信押题、疯狂刷题,不如将有限的精力用于归纳整合知识、再次夯实基础,以达到查漏补缺、见微知著的目的。中考道法试题,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加深广的理解。因此,对于一些核心观点和主干知识,要深入理解和掌握,要知其然和其所以然,形成一定的思维层级,构建知识网络,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基础。

立足学科特点,关注热点时政

时政学习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同课外阅读之于语文、实验之于科学。从时政新闻联系到学科知识,再用学科知识分析时政新闻,这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最基础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时事性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试卷的一个典型特点,几乎每一道题都是以热点时政为背景材料呈现,需要对这些热点有针对性、多角度分析其考试命题的可能性,比如二十大、两会、中国式现代化、现行宪法颁布40周年等等,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备考。

分析中考题型,进行方法归类

问答题的解题技巧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习政治学科,从本质上来说,是学习一种思维方法,即从学科知识角度解析社会百态,而角度又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因此,同一个社会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解析,这便是我们政治学科问答题的难度和命题立意所在了。

一轮复习强调广度,关键词是全面、基础、知识;二轮复习强调深度,关键词是规律、方法、专题;三轮复习,要在变现上下功夫,弥补知识和能力短板。接下来的二轮和三轮复习,需要在专题复习、实战演练的同时进行题型的解题方法训练,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与能力。

避免题海战术,做好限时训练

通过一定量的真题真卷,模拟提高自身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也不是说必须做一套完整的卷子,可以分解进行。比如中考选择共20个,40分,力争选择题满分,对于中考道法拿高分,非常重要。选择基本在10-15分钟即可完成。限时训练不要走马观花,要提高正确率;21题两个生活在线6分钟就可以做得很好;其他题基本每道题都在6-7分钟左右。每次做题都给自己设定时间,训练做题速度,节奏,这样就会有效避免中考答不完题的现象,还会提高学习效率。

沉着冷静应考,胆大心细必胜

中考的命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积极准备、耐心分析,认真训练,提高自己的得分并不是难事。

(一)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出题意图。可以在试题卷上圈画关键字词,把握材料的主旨、明确答题方向、抓住关键词,分清答题角度;其次,要避免惯性思维,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让答案有针对性;第三,遇到不常见的问法,不要害怕,沉着冷静,充分相信自己,将其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法再作答。 

(二)看清答题位置。答题时要看清楚答题卡上每道题目的答题位置,否则会白忙活一场。

(三)卷面整洁、答题语言规范。工整的字迹,整洁的卷面,会让阅卷老师看得更加清晰,答题时语言要简洁,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更不能只罗列大而空的词汇却缺乏针对性的有效答案。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核心观点、主干知识,是解题思路、思维,更是那颗不断奋斗的心。   

教师简介:

袁泉,烟台港城中学思政教师,教研组长。从事政治教学27年,对工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多次获得省、市、区优质课,先后获得山东省学校优秀思政教师、烟台市教学能手、烟台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烟台市优秀思政教师、烟台市学科带头人、芝罘区活力新课堂先进个人、芝罘名师等荣誉称号,是烟台市中华文化涵养师德提升工程“种子教师”。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责任编辑:姜合秀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