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11所,本次参评10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9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2】2022年投档数据分析
通过梳理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情况表我们可以看出,2022年在我省招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的高校比较少,仅有11所。投档位次比较靠前的高校分别为四川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专业7959位次、档案学专业9405位次,吉林大学档案学专业14278位次,华中师范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专业16334位次,西北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22152位次,云南大学档案学专业27507位次,郑州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28357位次。这六所院校均为“双一流”院校,且投档最低位次都在3万以内。结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来看,成绩比较好的有华中师范大学(B+),吉林大学(B),郑州大学(B-),四川大学(C+)。但从2022年的录取数据来看,在招生专业、投档计划数以及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情况下,四川大学(C+)比华中师范大学(B+)投档最低位次高了一万左右。两所院校虽然同为“双一流”,但四川大学作为老牌985、211院校,显然考生对其综合实力更加认可。在此提醒各位考生,如果想读这个专业,又对学科评估结果比较看中,分数位次区间也相对合适的话,华中师范大学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接下来我们分别了解一下这几所院校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概况及学科实力。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依托信息管理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办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五,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估等级为 B+,2020年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特色鲜明,作为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以“人文+管理+系统+技术+服务”为框架,结合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场景,侧重强化学生对各类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分析与开发利用能力,以培养优秀的信息资源内容管理人才。
吉林大学设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图书馆学、档案学等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档案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档案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管理学、历史学方法、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及技术,熟悉国内外档案领域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具备现代档案管理以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始建于1985年,是河南省图书、情报、档案、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全国学科排名保持在前列。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即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获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3个二级学科;1个“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图书馆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档案学专业均获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川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现设信息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一个,图书馆学硕士点一个,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点一个,其中信息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系在教学、科研方面勇于创新和突破,近五年本专业教师在SSCI期刊、国家权威期刊、CSSCI期刊等先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多篇,并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信息资源管理系注重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基础理论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下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生能在各类企业单位、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信息服务机构以及其它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和知识服务工作。建系近三十年来,在全系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下,为国家培养了两千余名各级各类合格毕业生,为我国信息管理界输送了大量的高级专业型人才。
四川大学档案学系成立于1985年,1987年招收硕士生。1994年更名为秘书档案系。1998年,秘书档案系改名为信息与档案管理系,2000年获得独立的档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信息与档案管理系并入公共管理学院,同时在学院内恢复设立秘书档案系。2005年,档案学专业所属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秘书档案系先后被评为四川大学和四川省本科特色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秘书档案系主要培养高素质档案工作者和高层次办公室文秘方向的毕业生。在教学上,逐步形成文件与档案管理、秘书与办公室管理、公共管理、信息技术系列的文理渗透的四大课程板块;同时,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适当微调;大部分课程均选用全国统编教材。在教学实践上,融合实验课、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实践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看到,每所招生院校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都各具优势及特色,对于相关专业感兴趣的考生和家长,可以登陆各高校的官网进行详细地了解。
【3】2020-2022年整体投档情况分析
从我省近三年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情况来看,全国开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并在我省招生的院校并不多,并且总数逐年减少。2020年有16所,其中有“双一流”院校8所,分别是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湘潭大学。“双一流”院校中最低投档位次最高的是四川大学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6542位次,最低的为湘潭大学的档案学专业39270位次。2021年有14所,其中有“双一流”院校8所,与2020年不同的是缺少了东北师范大学,增加了云南大学。“双一流”院校中最低投档位次最高的是四川大学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7200位次,最低的为湘潭大学的档案学专业42438位次。2022年有11所,其中有“双一流”院校6所,与2021年不同的是缺少了苏州大学和湘潭大学。“双一流”院校中最低投档位次最高的是四川大学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7959位次,最低的为郑州大学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28357位次。
从各高校的具体排名位置来看,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近三年四川大学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稳居榜首,其档案学专业排行第二。2020、2021年,苏州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分别排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但是2022年苏州大学并未在我省招收该专业类的本科生,因此其余三所院校的排行均前移了一个位次。
从招生计划数来看,各高校在我省招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的数量比较少,2020年共计53人,2021年共计54人,2022年共计42人。其中郑州大学最多,每年投放8个计划,其次是吉林大学,每年投放6个计划。
近三年,并没有省内院校在我省招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本科生。
【4】选科要求分析
大多数院校对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不提科目要求。以2022年为例,仅西北大学要求物理,生物、历史(3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郑州大学要求必选物理方可报考,其余均不提科目要求。
(注:本文数据仅参考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情况表,其他批次数据未列入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