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一堂劳动课|招远市丽湖学校打造劳动教育团队,落实湖心劳动课程

走!上一堂劳动课|招远市丽湖学校打造劳动教育团队,落实湖心劳动课程

2022-12-27 15:48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
编者按

构建“三四三”工作机制,实现了六个率先,有效助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烟台市积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整体布局、综合施策,构建起“三四三”工作机制,即三个“1+X”基础保障(“1+X”课时制度、“1+X”师资队伍、“1+X”实践基地群)、四个结合(政策支持与教科研引领相结合、必修内容与清单任务相结合、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三类评价(三级成果展评、表扬评优机制、纳入督导评估),实现了劳动教育从零打碎敲向系统设计、从单一内容向学科整合、从课外活动向必修课程的跨越,全域劳动教育迈入了高起点发展的轨道。

“劳动”回归课堂,在“双减”政策的教育大环境中,每个孩子得以在实践中深掘潜力、发散思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贯穿于成长全过程的“劳动”技能,也为每个孩子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大小新闻客户端12月2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段爱萍 摄影报道)近日,记者从招远市丽湖学校了解到,学校以名师带动、学科骨干拉动、教科研团队推动成立“三T”劳动团队,引导校内劳动课程落地,全面推进县域劳动教育。

学校将劳动教育目标对准建立“三T”劳动团队,实现“一轴两线”成长路径,打造一支有智慧、执行力强的劳动教育团队上。从一个负责领导,到两个课题主持人,再到建立教研组,选任备课组长,最后引领全体劳动教师,丽湖学校组建了一支热爱劳动、拥有智慧的“三T”团队。“三T”即在一起together为了一个目标target担负共同任务task。“一轴两线”中的“一轴”是指学校已经培养起的劳动“名师+骨干”教师;“两线”一是指学校成立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劳动教师”课程实施线;二是指学校建立的“劳动课题主持人+劳动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的劳动教师”劳动教育研究线。通过“一轴两线”滚动成长的“三T”劳动团队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稳步推进。

同时,学校还推行“三备两磨”的劳动教研模式。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磨砺,每一次磨砺都是一次成长。其中,学校老师于萍、杨洁分别承担了县域内劳动示范课展示,打造了县域内劳动课堂的样板,获得市县级劳动教学大比武一等奖。

依据《劳动课程标准》,学校深耕校内外劳动土壤,劳动教研组梳理打造了“校内三个一”“校外两条线”“家庭一清单”的“三二一”全域劳动教育模式,通过校内“一堂劳动实践课,一个劳动责任岗,一方劳动小田园”,校外开展“校级层面的劳动研学”“班级层面的劳动实践”,家庭层面的“劳动清单”,确立每学期劳动项目,分年级设立劳动目标,打造完善的湖心劳动课程实施体系。

为了让学生了解每天的劳动内容,“三T”团队制定了“学生家务劳动清单”,引导学生每天劳动,掌握技能。教研组充分依托校内劳动课堂的知识与技能指导,借力校外劳动基地的实践劳动,推行劳动清单打卡记录,建立“湖品丽质”学生评价体系,以最美的劳动塑造“湖品男生”“丽质女生”,以评促劳、启智、培根、铸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最美丽湖品质。

此外,学校还以新课标为导向,打造“情境导入——技能讲授——劳动实操——成果分享——榜样激励——课后拓展”的“SSPPEE”教学流程:设定劳动情境(Situation 情境),进行技能讲授(Skill 技能);最少15分钟的劳动操练(Practice操练);鼓励学生成果分享(Production成果);展示劳动榜样进行激励(Encouragement 激励),课后劳动拓展(Extension 拓展)。根据“SSPPEE”教学流程,教研组开发了课件模板。劳动过程融入数学知识,让学生们学会丈量、计算、规划、统计;劳动之后发挥语文力量,指导学生写好劳动感悟;有的劳动课把科学、道德法治巧妙渗透,把美术、音乐融入劳动,增强劳动乐趣,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让劳动成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部分。

责任编辑:姜合秀

审校:高涵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

iOS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