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一堂劳动课|莱山区实验小学精耕“三有”路径,细作“知行·向上”劳动教育
2022-12-23 17:11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构建“三四三”工作机制,实现了六个率先,有效助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烟台市积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整体布局、综合施策,构建起“三四三”工作机制,即三个“1+X”基础保障(“1+X”课时制度、“1+X”师资队伍、“1+X”实践基地群)、四个结合(政策支持与教科研引领相结合、必修内容与清单任务相结合、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三类评价(三级成果展评、表扬评优机制、纳入督导评估),实现了劳动教育从零打碎敲向系统设计、从单一内容向学科整合、从课外活动向必修课程的跨越,全域劳动教育迈入了高起点发展的轨道。
“劳动”回归课堂,在“双减”政策的教育大环境中,每个孩子得以在实践中深掘潜力、发散思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贯穿于成长全过程的“劳动”技能,也为每个孩子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精耕“三有”路径,细作“知行·向上”劳动教育
大小新闻客户端12月2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吕婷婷 逄文娜 摄影报道)近日,记者从莱山区实验小学了解到,学校秉承“先知后行、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基础理念,拓宽课程主渠道,依托“专人、专科、专课”的校本课程研发平台,创新探索出了“课程+基地+序列”的“知行·向上”校本劳动教育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有知、有行、有向”的劳动成长路径。
劳动有“知”,校本化课程得以开发。据悉,学校根据学情基础及劳动教育序列化达成要点,开设了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三大类劳动校本课程:低年级《衣物劳动小能手》以及中高年级《基础厨艺大比拼》劳动课程,以劳赋能“知”生活,不仅让学生习得“衣食住行”,更探索出“课堂知识普及+校内工坊实践”的劳动教育基础模式。
不仅如此,学校因地制宜、立足教情、瞄准学情,开发了一年级《窗边的小豆豆》,二年级《自然笔记》,三年级《知节气,识天地》以及以四五年级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基础农耕校本课程《三尺田园》,形成涵盖“室内种植、劳动观察、节气文化、基础农耕”全序列生产劳动校本课程群,家校社合力,讲学评一体,以劳启智“知”生产,学生生产劳动素养循序提升。
以用定学、立足本土,又聚焦职业体验与志愿服务,开设了《走进鲸鲨幕后,探秘海洋生物》及《我是城市志愿者》校本课程,以劳树德“知”服务,感知志愿劳动者的奉献精神与担当品质,达成服务类劳动教育实效。
劳动有“行”,基地化活动实践丰富起来。学校围绕家庭劳动、农耕生产、志愿服务、职业体验,依托“家校社”联动平台,以“由内而外”的序列化开辟思路,开设多处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建立常态化基地运行机制,实践课堂所学,增强劳动实效。在校园中开辟“缤纷花园”园林种植及“三尺田园”农耕种植两大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在校内“行”,实践有落地。同时,依托各级家委会力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辟了“线上示范共享+线下体验跟进”的家庭劳动示范基地,创建“两级家庭劳动教育范式”,让孩子在家庭“行”,实践促提升。
劳动“有向”,开展序列化劳动教育。学校落实年级劳动清单制度,细化六大方面、凸显三方重点,建立校本化劳动教育的年级序列,目标达成“有方向”。 以年度为周期,结合劳动日、劳动周、劳动月,形成校级劳动教育时间序列,活动实践“有指向”。梳理了各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生发点,建立了深入实效的劳动教育全科渗透育人思路,形成了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学科序列,劳动渗透“有导向”。
通过深耕“有知、有行、有向”的“三有”路径,细作“知行·向上”劳动教育,每个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也让劳动教育真正走入每个学生的生活。
责任编辑:姜合秀
审校: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