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第三实验小学:以“竹”育人,德润于心

莱山第三实验小学:以“竹”育人,德润于心

2022-11-28 16:05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

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2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杨作伟)11月16日,莱山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了“童趣飞扬”竹艺手工实践展。趣味竹编、创意竹匾画、珐琅掐丝竹筒画、青花瓷竹果盘……一件件鲜活的作品展现了孩子们在美好的艺术创新实践活动中,实现了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烟台莱山区第三实验小学以“竹文化”为办学特色,创新“一核五维七品”课程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推进德育工作。以竹文化为内核,以“博文、约礼、尚美、健行、求新”五个维度作为发展主线,培育具有“立根自主、立学自信、立心自强、立志自勉、立节自律、立魂自爱、立身自立”品质的新时代竹韵少年。

学校把竹文化建设作为发展重要抓手,挖掘竹文化三大核心内涵:固本树德强基扎根,风清雅正强身拔节,济人利物强魂向上。寻找竹子品性与教育之间的关联,确定如下办学思想:

课程育人,筑根强基

2022年年初,学校以“竹文化”为统领,自主确立研发“竹文化”特色德育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脉相承,通过资源的整合,使“竹元素”课程化,打造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教育手段多样、评价科学、活力高效的特色教育样本。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核心,主要开展“博文、约礼、尚美、健行、求新”五大主题教育,相应开设德育课程,增强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引领三实小形成全员德育的理念。

在语文、科学、美术、体育、音乐、劳动等学科教育中,深入挖掘“竹文化”因素,使学校的特色教学融入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

开设竹文化年级课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知到行。低年级——“识竹形”,组织开展“认识竹之风采,感受竹的魅力”活动;中年级——“品竹性”,开展“诵竹诗,明竹意”活动,让学生认识、感悟竹子的精神品质;高年级——“学竹德”,组织“品竹德,炼竹之精神”活动,弘扬竹之精神,塑造竹之品格。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

在校园内形成点面结合富有特色的竹丛环境,举办“竹文化艺术节”,建成校园“竹子博物馆”雏形。

适当选择竹子品种在校园栽种,使“竹文化”特色在校园绿化景观中逐步得到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中每一幅图案的线条均是由竹叶组成,灵动飘逸,动感十足,无处不包含了竹韵竹品。

开展“竹文化”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确立个性化的班风和班级目标,把竹子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逐渐具备竹子精神和品格。

活动育人,弦歌不辍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依托校内、校外资源,抓好“三个关键”。一抓好关键事件:把握历史事件的关键时间节点,小切口大视角进行红色教育。二抓好关键人物:组织邀请五老志愿者、校内先锋党员教师等开展讲座。三抓关键活动:在不同年级开展分层活动。

厉行节俭,学习先辈优良品质。围绕文明餐桌、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等主题,开展“五个一”活动:做一次生活中浪费现象的小调查,绘一张宣传勤俭节约的海报,当一名厉行节约的小小宣讲员,想一个勤俭节约的小妙招,讲一个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在无痕中厉行节俭。

以文润心,无痕熏陶。学校为学生打造读书平台,以“清晨图书馆”“睡前半小时”为抓手,以校本课程《竹之声》为依托,创建“三会”活动模式(校园诗词大会、校园成语大会、校园创作大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实践育人,芳华待灼

学校充分挖掘烟台教育基地的教育实践功能,利用博物馆、科技馆、红色革命展览馆等实践基地,开展爱国主题教育;丰富寒暑假走进社区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学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铭”“阅”“美”“赏”“乐”五个板块,结合不同时间节点,设立不同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2021年年初,学校创立“童趣飞扬”创意竹艺实践工作坊,让学生在“竹韵”“竹文化”的熏陶中学习竹子厚积薄发的精神。工作坊作品在烟台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展演,在莱山区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小学校园艺术节展示活动中获得莱山区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

管理育人,奋楫扬帆

学校建设完善的德育队伍。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党建,铸就“红色领航 臻美先锋”的党建特色品牌,促进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领导力核心是人格影响力,通过学校班子会、读书会等加强班子团队文化建设,真正起到“领飞”群雁的作用。三是强抓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教师素养个性化提升方案,培养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教学管理凸显竹文化特色。加强课堂教学的德育评价引领。在学校组织的领导干部推门听评课、青年教师基本功评比等活动中,在评价指标中单列德育元素,引导德育因素的发掘,提升育人实效。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学生小组——学生干部——科任教师——班主任——教导处五级检查制度,弘扬“求真务实、磨砺成才”的竹节精神,在教学管理中体现责任,实现价值。

合作育人,共研共进

家校共育新苗,设置三级家委会制度,充实每年一届的家委会成立大会活动;每月推送一期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文章供家长学习;学校努力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家长的需求,邀请名师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搭建平台邀请家长参与学校重大活动,让家长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学校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主动联系社区、少工委、关工委、电视台等部门组织活动,争取校外辅导员、高校的联合支持,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

在今后的实践中,学校将发掘更深刻的竹文化内涵,以更科学的精神和更勤勉的态度,积极探索地域文化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新形势下的德育创新要求。

责任编辑:姜合秀

审校:高涵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