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第四小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扎根心育,“适性”绽放
2022-11-25 15:40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2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11月14日,在开发区第四小学一年级的一节班会课上,孩子们正用画笔认真涂鸦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心理主题班会课。第四小学一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总体规划,走进孩子内心深处,让每一个孩子绽开笑脸,绽放精彩。
学校地处开发区东西区交界处,46.5%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53.5%的区内生源中,父母由于工作性质,早出晚归、无双休日的占比也不少,其中还有2.5%的单亲家庭。这些家长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致使一些孩子情感需求的关注度不够,自主提升的内驱力不足,习惯养成的持久性不强,情绪管理、自信心、自控力相对不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所学校尤为重要。“适性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熠熠生辉。”既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哲学,也是学校的办学追求。
学校成立“心灵成长驿站”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建立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以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的心育工作机制,开启全员心育模式,推动心育工作常态化运行。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心育网络,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三维互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满足三个递进的层次需求: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提高学生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自我调节、自我实现的能力和实施心育的水平。
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维度分别开设了面向全体、面向特定团体、面向个体的“适性”心育课程。
多措并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排查
阶段性筛查、过程性检测相结合,分层次采取线上、线下心理问卷的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排查。根据问卷结果给测查有问题倾向的学生全部建立心理档案。班主任随时关注反馈学生心理状况,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教师不定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排查及辅导。
一档: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动态档案
学校实行动态的三级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对全体学生建立基本信息和情绪状态的普查档案;二是根据心理普查的结果,班主任对需要关注学生追踪观察,建立学生追踪心理档案;三是针对特殊学生心理教师通过个体咨询辅导,建立一对一个案辅导心理档案。
一报:印发心理小报
学校每月印发一份心理小报,向全校师生及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一辅: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教师根据排查反馈,结合教学实际,确立“自我探索”“情绪晴雨表”“时间管理”等8个主题团辅活动,教研组反复研讨、打磨,利用周五下午校本选修时间组织有需求的学生开展心理团辅活动。
一干预:心理危机干预
建立“五色(红黄蓝绿灰)预警”“三级干预(一级干预:关注状态;二级干预:掌握动态;三级干预:专业帮助)”机制,根据严重程度,对处于危机的师生进行分类预警、分类干预。
一员:心灵委员PLUS
高年级设心灵委员PLUS,向同学们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小故事。心理委员既是了解同学情况的观察员、心理知识的宣传员,也是动态监测同学状态的汇报员和助力心理活动开展的协助员。
一单:周周清联单
学校为高年级学生设计了“周周清四联单”,包含“教师寄语”“家长心语”“学生自我评价”“下周我要这样做”四个维度。给孩子正能量的激励和暗示,激发学生成长动力。
一画:心理绘画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神奇的黑点”“神奇的圆”“我的家庭图谱”“我的能量球”“房树人绘画”“曼陀罗心理绘画”等心理绘画活动,帮助学生表达情感、舒缓情绪、探索寻找自我支持系统,用阳光心态迎接生活和挑战。
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按不同年级设置成不同的主题,由心理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分级部间周开设。
生命教育课
学校开发生命教育系列主题课程,利用体育健康课、道法课和科学课以学科渗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
心理健康班会课按年级分为不同主题。每月的心理主题班会课由学校心理教研组统一提供集体备课与课件,班主任进行活动组织与辅导。(每学期各选取一个月举例)
心理健康校本课程
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心理课堂”;提高特殊学生适应能力的“种子课程”;让学生自我探索,并对自己的未来有简单规划的“PBL生涯课程”;还有心灵阅读、心理剧、沙盘游戏等。
心理健康月课程
“5·25”心理健康月,组织开展“向着阳光成长—让爱连接你我他”心理健康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拥抱爱,传递爱。(以下是心理健康月活动举例)
每学期聘请资深心理专家进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普及。学校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心理课题研究,不断增进心理教师对心育工作的理解,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心育水平。
学校根据教师心理需求调查反馈,定期组织老师参与心理团建活动,为老师提供咨询辅导,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学校吸纳有心理咨询师证、家庭教育导师证的家长进入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工作室。开设系列“慧心课程”“暖心课程”“静心课程”“爱心课程”,采取专家讲座、家长沙龙、简报印发、网站专栏、角色体验等方式,端正家长心态,提高家长心育水平。每学年末开展一次“五星父母”“和谐家庭”“书香家庭”评选。
学校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三维互动,以及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注重同家庭以及社区的联系,通过宣传引导,沟通交流,共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开展。
学校积极调动校内校外资源。校外,积极邀请心理专家到校讲座给老师们提供指导;校内,学校购买大量心理健康专业方面的书籍,为老师们组织心理讲座,以及线上心理培训,进行心理学科教研以及心理教学大比武,促进教师整体心理健康辅导能力的提升。同时,创新教研机制,打造教研共同体。
学校通过开放心理类图书资料,建设心理健康文化长廊,开设家长学校系列心育课程,开辟学校公众号“心育专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打造心育“外环境”;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活动以及各种文化节庆活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建构心育“内环境”。内外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姜合秀
审校:高涵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