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一堂劳动课|构建“双需·双自”劳动课程,培养自立自强的未来劳动者

走!上一堂劳动课|构建“双需·双自”劳动课程,培养自立自强的未来劳动者

2022-11-22 16:09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
编者按

构建“三四三”工作机制,实现了六个率先,有效助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烟台市积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整体布局、综合施策,构建起“三四三”工作机制,即三个“1+X”基础保障(“1+X”课时制度、“1+X”师资队伍、“1+X”实践基地群)、四个结合(政策支持与教科研引领相结合、必修内容与清单任务相结合、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三类评价(三级成果展评、表扬评优机制、纳入督导评估),实现了劳动教育从零打碎敲向系统设计、从单一内容向学科整合、从课外活动向必修课程的跨越,全域劳动教育迈入了高起点发展的轨道。

“劳动”回归课堂,在“双减”政策的教育大环境中,每个孩子得以在实践中深掘潜力、发散思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贯穿于成长全过程的“劳动”技能,也为每个孩子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22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孙冬梅 摄影报道)近日,记者从牟平区武宁街道初级中学了解到,自2016年起,学校开发实施“双需·双自”劳动课程,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树立劳动观念,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基于学生基本生活需求和学生未来生存需求出发,牟平区武宁街道初级中学确定“立足习惯养成 促进自立自强”的课程实施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扎实有效的实施策略,提升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和奋发图强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

依据课程实施理念,构建“33X”“双需·双自”劳动课程体系。据了解,第一个“3”是“劳动自我服务、劳动服务家人、劳动服务他人”的三大课程目标;第二个“3”是“种植管理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和“职业认知课程”三大课程群;“X”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动态完善,采取进阶式科学安排的具体课程内容。

“双需·双自”劳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三轨并进”,点燃学生们的劳动热情。学校依托社团,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筛选精通或擅长该项技能的老师担任社团课教师,通过动手示范、视频讲解、图例分解等形式将劳动技能教授给学生。把家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社团辅导教师在班级群里分享劳动课程内容的指导视频,学生以完成家庭劳动作业的形式进一步练习实践;依托竞赛,激发劳动热情。学校定期举行“双手出彩,劳动最美”阶段性劳动竞赛活动,颁发“劳动竞技优胜班级”集体奖和“劳动全能手”个人奖,激发学生热衷劳动和动手实践的热情;依托节日,展示劳动成果。依托各种节日,开展“劳动汇报成长”主题劳动成果展示活动。母亲节、重阳节等为家人制作爱心家庭餐;“五一我来种花种菜”“国庆节劳动为国庆生”……不同节日的主题劳动展示,让学生大显身手。

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学校为学生建立劳动档案,通过劳动清单驱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同时,关注校内外综合评价,如校内外各项劳动活动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量化积分,定期汇总学生劳动积分,总积分高将为学生换来种植园作物优先采摘和品尝劳动成果的机会。校外评价如家务打卡活动,用图片、视频记录学生的劳动,既给学生的劳动成长留下可视资料,也是对学生校外劳动的督促和评价。

此外,学校还通过关注个性化评价,让学生在展现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实现个性的培养与张扬。

“双需·双自”劳动课程的扎实实施,不仅让学生能够从容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觉服务家庭,主动参与到各项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同时也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双需·双自”劳动课程的深入实施,引领每个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感恩和担当。


责任编辑:姜合秀

审校:高涵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