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一堂劳动课|打造“劳之+”育人模式,让乡村初中劳动教育落地实践
2022-11-21 16:06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构建“三四三”工作机制,实现了六个率先,有效助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烟台市积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整体布局、综合施策,构建起“三四三”工作机制,即三个“1+X”基础保障(“1+X”课时制度、“1+X”师资队伍、“1+X”实践基地群)、四个结合(政策支持与教科研引领相结合、必修内容与清单任务相结合、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三类评价(三级成果展评、表扬评优机制、纳入督导评估),实现了劳动教育从零打碎敲向系统设计、从单一内容向学科整合、从课外活动向必修课程的跨越,全域劳动教育迈入了高起点发展的轨道。
“劳动”回归课堂,在“双减”政策的教育大环境中,每个孩子得以在实践中深掘潜力、发散思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贯穿于成长全过程的“劳动”技能,也为每个孩子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打造“劳之+”育人模式,让乡村初中劳动教育落地实践
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2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刘治园摄影报道)近日,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从学校实际出发,在重视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劳之+”育人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多彩劳动主题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懂得劳动、感恩劳动、形成良好劳动品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转变了教师和家长的思想,真正让劳动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乡村地区教育思想的转变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在调研时发现,乡村初中劳动教育或存在三方面问题:教师、家长意识淡薄,导致劳动教育缺失;实践方式缺乏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机会太少;评价方式单一。家长与教师给予学生的劳动评价不突出,导致学生丧失劳动兴趣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开启了“劳之+”育人模式。通过“劳之学”,基于劳动清单,创新劳动课程。学校为劳动教育购置了符合学校特点的劳动实践手册作为劳动教材。同时,教师也精心编写了《蚕庄初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系列教材;通过“劳之行”,拓展劳动载体,领略劳动魅力。学校建设了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校内劳动基地百蔬时令园,让学生们体验种植的乐趣。学校还在蚕庄镇大诸流村的蔬菜大棚种植区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除此之外,学校带领学生到招远市金岭镇南海林苑,体验农耕文化。走进豆腐坊,观看豆腐的制作加工过程,品尝现磨豆浆的香醇。走进招远市综合实践学校,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剪纸、面塑制作、创作毛线画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服务性劳动,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整理床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鼓励学生们参加志愿服务,对校园周边卫生进行清理,为卫生城市的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劳之乐”,丰富劳动实践,体验劳动快乐。从劳动技能大赛到劳动周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快乐成长;设定“劳之评”体系,家校共评,助力学生成长。
通过“劳之+”育人模式,乡村初中为素质教育赋能;通过多彩劳动主题实践,为“双减”助力,打造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
责任编辑:姜合秀
审校:高涵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