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一堂劳动课|“三位一体”育人实践,农村初中将劳动教育搬进田间地头
2022-11-16 15:05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构建“三四三”工作机制,实现了六个率先,有效助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烟台市积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整体布局、综合施策,构建起“三四三”工作机制,即三个“1+X”基础保障(“1+X”课时制度、“1+X”师资队伍、“1+X”实践基地群)、四个结合(政策支持与教科研引领相结合、必修内容与清单任务相结合、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三类评价(三级成果展评、表扬评优机制、纳入督导评估),实现了劳动教育从零打碎敲向系统设计、从单一内容向学科整合、从课外活动向必修课程的跨越,全域劳动教育迈入了高起点发展的轨道。
“劳动”回归课堂,在“双减”政策的教育大环境中,每个孩子得以在实践中深掘潜力、发散思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贯穿于成长全过程的“劳动”技能,也为每个孩子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三位一体”育人实践,农村初中将劳动教育搬进田间地头
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1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孙联美 迟学波 摄影报道)农村学校如何落实劳动教育?这在海阳市二十里店镇初级中学有了答案,学校地处农村,紧邻村民的蔬菜大棚和广袤的田地,春夏秋冬汲取着大地的营养,浸润着乡土的芬芳,学校乘着国家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东风,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力量,优化课程设置,搭建师生、亲子、集体、个人劳动平台,“三位一体”落实农村初中劳动教育实践探索,让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改变生活的理念厚植师生心中。
记者从学校了解到,早在2017年,海阳市二十里店镇初级中学便成立了劳动教育小组,校长担任课程小组的组长,组建骨干教师团队,确立劳动实验班级,制定中长期劳动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计划。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先后开发了“巧手面塑”“慧心剪纸”等非遗课程,“手工提篮”“创意笔筒”等2大类别13个主题的校内传统手工艺制作课程,通过多彩活动课、集体劳动周、校外劳动课,保障劳动教育“1+1+X”课时。
通过本色乡土园和薄膜种植园等校内基地和校外3处挂牌劳动实践基地,为劳动教育“1+1+X”提供基地保障。
学期初,学校多次召开校办公会和骨干教师研讨会,梳理劳动清单,明确劳动任务。并利用周末、节假日,分级部梯度落实家务类、帮厨类和田间类的(3+1)劳动清单。每两周一清单并完成记录表,老师和家长根据学生表现形成评价,装进学生劳动成长档案袋。不仅如此,卫生区值日、绿植养护、冬雪清扫、宿舍内务和班级物品的收纳与整理等也被列入校园劳动清单,每日的劳动情况列入班级学生管理,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必备条件。更值得一提的是,2021雨水多,农民秋收受困,师生走进校园附近农田,帮助农民抢收花生,将劳动教育开进田间地头,落实社会服务性劳动清单。
近几年,在海阳市和烟台市劳动实践教育成果展评中,学校已先后有20多人次获海阳市级一等奖,烟台市级一等奖9人次,烟台市级二等奖6人次,1名学生被评为烟台市实践小明星。
责任编辑:姜合秀
审校:高涵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