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开讲啦|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把基本概念掌握好
2022-11-15 16:13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今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式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如何把握好新的课程改革?烟台日报社教育新闻访谈栏目——《师说•开讲啦》,邀请烟台市教育局黄渤海新区分局周广玲老师,走进直播间,对初中数学新课标进行解读,并为教师、学生提供学习建议。
周广玲,烟台市教育局黄渤海新区分局数学教研员、山东省教科院兼职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有着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及近十年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经历,曾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烟台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烟台市教学能手等称号,被评为首届烟台名师,多年参与烟台市中考命题工作。
周老师:新课标对“课程性质”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修改后的“课程性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第二部分阐述数学的教育功能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
对于数学的本质与作用,保留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一传统说法。不同的是,强调了数学的抽象性,描述为“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这意味着数学教育要关注数学的抽象性及抽象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强调了抽象结构,抽象结构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形式,帮助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而数学的结论和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在描述中还强调“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融入其中。
主持人:课程理念上,有哪些变化?
周老师:新的数学课程设计理念是,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周老师:新课标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是“三会”。
一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这里的“数学眼光”,是观察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及各种物理属性,抽象出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以及由此进一步发展的创新意识。
二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首先数学思维的目的是理解与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是一种抽象的、一般化的思维。其次数学思维的基本元素是数学概念,而数学概念的表征的多样性使得数学思维具有较高的灵活度。第三,在数学思维的运作过程中使用的是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数学方法。第四,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是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第五,为确保数学思维的简约、严谨和一般化,数学采用了一套人工符号系统,像阿拉伯数字,未知数等。此外,数学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行为表现为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
三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语言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在数学内部运用的是一套形式化的人工符号系统,二是在描述、解释和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中,采用的数学模型与数据。数学语言素养在初中阶段主要表现是数据观念、模型观念以及应用意识。
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表现主要有: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共九个方面。
主持人: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上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周老师:新的课程内容继续保持四个学习领域不变,还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与式”部分,主要增加了三方面的内容:
增加“理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 认识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这与小学删除负数学习相衔接。
增加“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能比较实数的大小”,这样有利于通过“形”理解“数”。
增加“了解代数推理”。这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由原来的只有几何推理,增加了代数推理的内容。在小学增加:两个基本事实(等式的性质及传递性,a=b,b=c➩a=c;a=b➩a+c=b+c)。在初中增加两个基本事实(不等式的性质及传递性;a≥b,b≥c➩a≥c;a≥b➩a+c≥b+c);旨在通过代数推理加强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还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整:将“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调整为“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知道实数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意在更深刻理解实数的组成。
将“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增加条件为“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更加直观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
将“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改为“会按问题的要求进行简单的近似计算”,提高了对近似计算的要求。
将“能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士2ab+b2”。改为“理解乘法公式”,对乘法公式的要求提高了,并突出了代数推理的应用。
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改为“能对简单的分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将原来“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的整数的平方根”调整为“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相对应的,将原来“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的整数(及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调整为“会用立方运算求千以内完全立方数(及对应的负整数)的平方根”。
“方程与不等式”部分
初中首先增加“能根据现实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这一要求,意在充分理解方程。
调整的内容有:将“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改为“能根据现实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针对具体问题列出方程;理解方程解的意义,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将“掌握代人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改为“掌握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弱化了解方程组的技巧性。
将选学的“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改为必学内容。
将“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改为“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
“函数”部分
增加了“理解函数值的意义”以及“知道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两部分。
调整了三部分内容:将特殊函数的顺序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改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这种调整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内容的发展过程。
将原来“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调整为“能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将原来“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顶点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调整为“知道二次函数系数与图象形状和对称轴的关系,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能确定相应自变量的值,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在图形与几何部分,增加的内容有
将“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增加为“能度量和表达两点间的距离”。
增加“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和“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的尺规作图内容。
四边形中新增梯形的相关知识,和“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包含关系”的要求。
以及“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等。
将“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概念,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调整为“理解这四个概念”;
将“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调整为“探索并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将“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由选学内容调整为必学。
将图形与坐标中涉及“直角坐标系”的都修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等。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
《新课标》还增加了与大数据紧密相关的知识,即分布式计算,按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组间离差平方和最大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分类,以及具体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四分位数、箱线图、百分位数等内容。
内容变化较大的是综合与实践部分
新课标在前两版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等,对“综合与实践”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方式以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展开。主题式学习是指在一个或者系列主题下,学生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等具体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或应用。主题式学习可在一个中心主题统领下,分若干个小的主题进行,每个小的主题还可以由几个具体的活动组成。
项目式学习是以问题为驱动,学生在真实的、多样的情境中,应用包括数学知识在内的多学科知识,使用适当的策略、方法,在实践、探究中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获得发展。一般的第三学段可以尝试项目式学习,第四学段则以项目式学习为主。
新课标要求跨学科的内容占比要达到10%,数学课程设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主要设计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包含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等。
周老师: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首先学好数学一定要把基本概念掌握好。多花一些时间,学得精一些、深一些、透一些,不要吃夹生饭。
第二点,就是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比如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就很容易解决函数问题。掌握了数学思想就是掌握了数学精髓。
第三点,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亲身体验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内化知识体系、培植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践出真知,新的课标对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四点,要走进生活实际,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但又高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生活中学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既摆脱了数学学习的枯燥,又丰富了数学核心素养。近几年我市的中考题多有体现,比如今年中考中的无障碍通道问题,都来源于生活实际。
第五点,在学习中要注重将所学的知识结构化,先从每一节课入手,到每天,每周,每单元,每册书以及整个初中段,一步一步的构建结构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所谓的横成链,竖成串。其次要将所涉及数学试题类型化,对于同类型的题目既会通性通法,又能根据不同的题目找到特性特法。最后还要将类型题目规范化,做到会就能做对,做对就不失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重视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责任编辑:姜合秀
审校:高涵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