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开讲啦|学好初中化学要养成良好的做实验习惯

师说•开讲啦|学好初中化学要养成良好的做实验习惯

2022-11-15 17:10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

今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式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如何把握好新的课程改革?烟台日报社教育新闻访谈栏目——《师说•开讲啦》,邀请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化学教研员、高级教师梁青,走进直播间,对初中化学新课标进行解读,并为教师、学生提供学习建议。

梁青,曾参编鲁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材和《化学教师用书》。先后有7篇论文在《化学教学参考》等期刊上发表。公开出版了《德育课程一体化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丛书•初中化学》等三本有关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专著。曾获山东省优秀教研员、烟台市优秀教师、烟台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持人:初中化学学科新课标的修订,针对什么问题吗?

梁老师: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针对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视知识教学,即所谓的“教知识”,但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忽视了学科的整体育人功能。

关于这个问题,我列举几个教学中比较突出的现象:

先说说实验教学方面: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在以具体知识的讲解为主,很少做学生实验,尤其很少做具有思维含量的学生探究实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能使学生深层次的理解知识,提升各种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除了实验教学的问题,教学中还存在:教师重视让学生做习题,而不是去引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视知识结论的讲解,不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很生硬,有点标签化和口号化。

新课标很重要的修订方向,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主持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梁老师:新课标界定了义务教育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化学观念”:是人类在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应用、化学反应及其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观念,是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提炼与升华,是我们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科学思维”:是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与方法;是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在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真实问题中形成的质疑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科学探究与实践”:是学生在实验情境和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也是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理解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化学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以及所表现的责任担当。如,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点等。

主持人:和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较,2022年版课标中化学课程内容结构哪些变化?

梁老师:概括地说就是:构建基于学习主题,大概念统领的多维课程内容结构。主要通过三层结构确定课程内容体系,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置了五个学习主题;(第一层结构)

二是基于学习主题,确立大概念;(第二层结构)

三是大概念统领,构建多维课程内容结构;(第三层结构)

四是每个学习主题设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从而促进了“教—学—评”一体化;

五是设置跨学科主题,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

主持人:设置了哪5个学习主题?

梁老师新课标设置的五个学习主题,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化学变化”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 “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这5个主题中,每一个主题都各有特色,都具有独特的核心素养发展功能。

五个学习主题之间既具独立性又有实质性联系。每个主题都具有多维度发展素养的功能。同时,每个主题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又有所侧重。比如,“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题,主要承担“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发展功能。这个主题能引领学生,直接面对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所以,它最能够把“科学态度与责任”这个素养凸显出来,这个特点是其他主题所不具备的。

主持人:为什么要确立大概念大概念统领下的课程内容结构2011版课程标准有什么不同?

梁老师:化学大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一系列具体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形成的化学学科的一些基本观念。通过这个大概念,可以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联系起来,是化学学科“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

大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观念,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核心素养。新课标为五个学习主题明确了主题大概念,比如“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个主题的大概念是“物质的变化与转化”。这些大概念对各学习主题内容起统领作用,体现了核心素养对各学习主题的具体要求。

2022版新课标的每个学习主题,不再是以学科知识为主的课程内容结构,而是由五个维度的内容构成,包括: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

主持人:“教—学—评”一体化是指什么今后的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有什么变化吗

梁老师:这里的“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新课标在同一个学习主题里设置了“内容要求”(可以理解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学业要求”(可以理解为评价标准——“评”)和“教学提示”(可以理解为怎么教——“教”),即新课标里设置了对“教—学—评”的具体要求,三者相互对应,共同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除了学习主题中有“学业要求”外,新课标还设置了“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了初中段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以课标中的“学业质量”为命题依据。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纸笔测试、实验操作性考试和跨学科实践活动。实验操作性考试包括实验基本操作、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对跨学科实践活动,根据学生日常完成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截止到2022年,烟台市的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由两部分组成:纸笔测试、实验操作性考试,缺少“跨学科实践活动”成绩。因为现在只是颁布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编写还在进行中,现在使用的教材中还没有“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内容,所以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等后面新教材出版后,如何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怎样组织和实施跨学科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表现等等,这些对我们教研员、教师、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主持人:台市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

梁老师依据2022年版新课标要求,我们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系统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有6个方面。

一是深刻理解核心素养发展的内涵,认识每一个学习主题的素养发展功能和价值,系统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二是基于大概念来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发挥大概念的统摄作用。

三是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价值,积极开展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

四是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实现课堂教学从掌握知识到发展素养的转变。

五是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认识化学知识的思路与方法,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六是设计多样化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高阶思维活动, 注重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和跨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 做中学”“ 用中学”“ 创中学”,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主持人:学生应掌握哪些学习方法?

梁老师:一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化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目前我们烟台中考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占20分,纸笔测试70分,合计90分。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学生能力发展,还是从提高中考成绩上看,都需要重视化学实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一是要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二是养成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实验时要有观察目标,如观察药品的颜色、状态、气味,观察化学反应是否有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等现象。要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思考出现这些实验现象的原因。另外,给家长朋友们提个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家长要支持孩子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拓展学习化学的时间和空间,也能增加学习兴趣。

二是养成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学相联系的习惯。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有把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才能学好化学。分析近几年烟台和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会发现越来越注重这方面的考查。

首先是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情景中,去发现化学、理解化学。如在中考试题中出现商品的标签,考查分析商品中物质成分、化学符号、性质、用途等。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烧水壶里的水垢如何除去;被蚊虫叮咬了怎么消除痛痒等。化学与生活相联系,能加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是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等与化学的关系。重视化学课程内容与社会、科技的联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如我们烟台2022年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怎样合理使用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剂杀灭新冠病毒,它们的消毒原理有什么不同?王亚平等航天员在“天宫”中生活,如何做到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这些问题都是利用化学知识才能解决。

三是养成 “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三重表征的思维方法。

化学是从微观层面上解释宏观性质的学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化学符号是化学学科的通用语言,把宏观和微观相互联系。“宏观、微观、符号”三者对应的表征就称为三重表征。

如:水在通电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看到这个宏观的实验现象,能解释这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通电时水分子中的H、O原子重新组合,生成H202分子,然后能用化学符号,即化学方程式把这个反应过程表示出来。

这就是化学三重表征思维方法:看到宏观现象、理解微观本质、并用化学符号表示。只有构建起“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方法,才能学好化学。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整理

责任编辑:姜合秀

审校:高涵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