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一堂劳动课|创设“适性劳动教育”系列课程,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走!上一堂劳动课|创设“适性劳动教育”系列课程,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2022-11-09 17:04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
编者按

构建“三四三”工作机制,实现了六个率先,有效助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烟台市积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整体布局、综合施策,构建起“三四三”工作机制,即三个“1+X”基础保障(“1+X”课时制度、“1+X”师资队伍、“1+X”实践基地群)、四个结合(政策支持与教科研引领相结合、必修内容与清单任务相结合、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三类评价(三级成果展评、表扬评优机制、纳入督导评估),实现了劳动教育从零打碎敲向系统设计、从单一内容向学科整合、从课外活动向必修课程的跨越,全域劳动教育迈入了高起点发展的轨道。

“劳动”回归课堂,在“双减”政策的教育大环境中,每个孩子得以在实践中深掘潜力、发散思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贯穿于成长全过程的“劳动”技能,也为每个孩子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创设“适性劳动教育”系列课程,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刘玉杰 侯妍 摄影报道)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家庭不关注劳动、不舍得学生劳动等现象如何破题?近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小学针对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以“立德树人,劳动为先”为引领,进行校本劳动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开设了“适性劳动教育”系列课程,研发劳动教育清单,整合家校社三方资源,开拓“三方五链”劳动教育路径,创新劳动教育评价,实现劳动综合育人。


据悉,学校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与校情、学情、社情,确定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并将其具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七个一”目标和任务。将校园基础课程、家庭生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田园基地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从“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三大方面,架构起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发展学生劳动素养、全面达成课程目标提供丰富的载体。


“适性劳动教育”系列课程如何进行?学校方面介绍,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结合季节特征和节日文化,学校设置“家务劳动清单”,指导学生依据清单内容进行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通过清单课程实践,孩子的自理、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能够体会到劳动的不易、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通过整合家校社三方资源,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采取劳动必修课、学科融合、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家社联动五条劳动教育路径,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形成学生身上可见的劳动素养。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上好劳动必修课”,学校建构并完善劳动必修课任务群,分年级分阶段逐一落实到劳动必修课中,使学生在劳动必修课中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劳动素养;通过做好学科大融合,如在语文、道法、音乐等学科教学中纳入歌颂劳动者的文章、事迹与歌曲,加大劳动观念、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在具体的活动中融合语文写作、数学计算、科学探究、美术绘画等,引导学生体验、实践,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利用做实任务项目化的方式,通过传统农事、工艺项目实践,以及公益环保主题教育活动,让劳动教育落入实践;丰富劳动文化节理念,将每年的9月定为“收获节”,每年5月、11月开展两次“校园劳动周”系列活动。通过劳动技能比赛和作品展示,形成“学—练—展—比”技能评比模式;发挥家社活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劳动的汗水挥洒在更宽广的田野上。


责任编辑:姜合秀

审校:高涵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

iOS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