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十三中:立德树人葆初心,守正创新踔厉行|德润校园 育时代新人
2022-10-08 10:14 来源:大小新闻教育频道
山东省烟台第十三中学创建于1972年,历经50年的办学实践,为祖国建设培育了大批优秀学子。
近年来,学校遵循“为教师成功铺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建设“全面发展,质量一流,特色突出,师生幸福,人人向往的新时代现代化强校”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努力提高育人质量和品质,致力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栋梁之材,使学校焕发出蓬勃生机。学校是首批“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基地”学校、首届“烟台市中学十佳德育品牌学校”。烟台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烟台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美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艺术和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杨志强
烟台十三中有着较为深厚的发展基础。近年来,学校全力创建“正心”德育建设工程,将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融入学校德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做有根的读书人”。学校以“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的思想为依据,通过营建优雅环境,“正”学生的“向美之心”;通过整合三级课程,“正”学生的“向善之心”;通过丰富艺体活动,“正”学生的“向上之心”;通过劳动实践,“正”学生的“和谐之心”。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可操作性强的“正心”德育品牌。
学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将校园按照“一轴四纵五横”,的格局进行划分,建有文化长廊、标识雕塑等,将诗、书、礼、乐、诗、词、歌、赋、名胜古迹等融入其中,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环境育人。学校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德育进行整体规划,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章可循,落到实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课程育人。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彰显生命魅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实现活动育人,达到真正的教育实效。
学校坚持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励学生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研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劳动主题项目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比如“今天我当家”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劳;利用校园里的试验田,组织校园采摘节、丰收节等,实现劳动育人。
“正心”德育立足学生精神成长,实现五育融合,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建学生成长的大课程,推动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向新的高度。学校每学期组织评选烟台十三中“正心之星”,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新时代的强国人才。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是在继承优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烟台十三中康知祥校长如是说。烟台十三中以“深度学习”和“教学一致性”理论为依托,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构建“六效六要素中和活力素养课堂”,力争“学生轻负担、学习高质量”,实现教育增值。
在学校新课程标准学习会上康知祥校长强调“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再一次强调教育要育人为本,要求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要求与学校倡导的德育导效、思维提效和信息助效不谋而合。”学校重视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课标、新课改体现的是一个‘新’字,关键是一个‘改’字。改变的是教师的理念,改善的是课堂环节,改进的是学习方式,最终指向课堂的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康知祥校长率先垂范,为全体教师做课改动员报告,对老师的示范课逐一点评;教研组、备课组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更新,教学策略日益科学。
在十三中的课堂上,学生像老师一样自信地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师生和谐互动,教学相长。学校改变教师评价方式,注重增值评价、集体评价、全过程评价,提高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加强对备、讲、批、辅、考各环节的管理和督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倡导“致中和”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为他们营造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巩固,学习质量连创新高。
强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合作学习,及时评价。烟台十三中的课程改革,让课堂不断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形式走向内涵。既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视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不断开拓教育新境界。
在烟台十三中,每年初一新生入校的第一课,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参观校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体验传统礼仪。同学们最喜欢的是,参加学校各类艺体社团。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和艺体活动成为烟台十三中特色工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有机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育人要求的契合点在哪里?如何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烟台十三中通过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回答了这个问题。
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学校特色课程。学校开展了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将传统文化融入班会德育课;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修身课,提升学生修养。在传统节日,学校会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每年教师节,学生向孔孟先师敬献花篮已经成为学校的标志性活动。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艺体活动融合,探索体验教育新路径。学校成立了传统礼仪社团、传统技艺社团、戏剧社团等,每年组织全校传统文化艺术节,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内的影响力。学校戏剧社团有多部历史剧荣获山东省中学生戏剧展演一等奖。
学校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家校湿地”专栏,向家长介绍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打造教育全链条。“家校湿地”以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恭”“俭”“让”思想为学习主题,通过“导读提示”“经典回放”,与家长共同学习传统经典。“家长感悟”则是选编学生家长的学习体会,与全校家长共同交流。
作为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烟台十三中坚持以学生体质达标工作为主抓手,实现竞技项目与群体活动双丰收。学校曾连续22次荣获芝罘区中学生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学校“正心”啦啦操队荣获全国比赛冠军,多名学生在省运会、全运会中取得金牌。学校足球队和篮球队多次荣获全区比赛冠军。学生体质显著改善,在历次中考体育中成绩名列前茅。特色发展,特长育人。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与艺体活动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学校教育从“灌输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转变,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彰显,育人质量快速提升,学校发展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五十年筚路蓝缕,五十年栉风沐雨。正如康知祥校长所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办教育,就是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追求卓越的烟台十三中人,在新时代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做新时代的“筑梦人”和“追梦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编后:
近年来,烟台持续深化中小学德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树立了“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育人观。即日起,大小新闻将陆续报道我市部分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案例,敬请关注。
责编:刘岩
审校:马跃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