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烟台市20项重点民生实事惠民生 看病上学养老等都安排妥妥的
2024-01-30 10:07 来源:大小新闻大小新闻客户端1月3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张啸然)近日,记者自烟台市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我市已印发《烟台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安排意见》,确定了10个方面20项重点民生实事,包括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调整参保职工普通门诊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新建一批停车位和充电基础设施等,均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急、难、愁、盼”热点问题。
全年为参保职工再减少约3亿元医疗费用支出
重点民生实事的确定,建立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筛选梳理的基础上。
其中,加快基础教育提质增量方面,确定要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全市建设中小学11所,其中,新建5所,改扩建6所,均达到主体完工及以上进度,投入使用学校5所以上,增加学位2400多个;通过新建、改扩建、回购等方式启用公办幼儿园13处,增加学前教育优质学位供给,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
增加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方面,要调整参保职工普通门诊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通过降低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提高最高支付限额三项举措,全年将为参保职工再减少约3亿元医疗费用支出。
实施老旧电梯“一键救援”提升改造
加强安居宜居保障方面,共确定了5项重点民生实事,其中包括实施老旧电梯“一键救援”提升改造,新建一批停车位和充电基础设施,实施社区更新改造,改造、更换老旧燃气管道和燃气表,建设10个港城综合服务驿站等。
按照目标任务,我市将对城区范围内约2000台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进行“五方对讲”智慧化提升改造,实现“一键救援”工作模式,电梯出现故障,在无手机和断电等特殊情况下也能够快速响应、迅速救援。全市新增停车泊位5000个、充电基础设施1万个,将有效缓解停车难、充电难问题。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美好社区建设,结合城市更新,在城区打造20个示范小区,惠及群众2.2万户。
值得注意的是,老旧燃气管道问题是市民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比较集中的高频热点问题,民有所呼必有所应,重点民生实事清单将其纳入其中。2024年将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29.5公里,实现全市20年以上的老旧燃气管道基本清零。维修更换老旧燃气表10万户,其中市区维修更换8万户、市(县)维修改造2万户。此外,还将建设10个港城综合服务驿站,结合滨海一线文旅设施改造提升,建设10个集公厕、书屋、便利店、游客休憩场所、劳动者关爱港湾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驿站,打造成展示烟台精致舒美形象的样板建筑,为群众生活休闲出行带来便利。
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400张
强化重点人群关怀保障方面,要增加养老床位供给,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400张,全市共建成养老床位7.5万张,千名老年人床位达到41张,比“十三五”国家养老标准30张高出11张,满足全市老年人养老需求;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一键呼叫”智能安全监测设备,为全市符合条件的3000多户独居老人免费安装集活动感知、紧急呼救等功能为一体的“一键呼叫”智能安全监测设备,用科技手段守护独居老人居家安全;对约550户农村低保户、易返贫致贫人员、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突发严重困难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及其他脱贫户等六类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危房实施改造,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为约2000名有康复需求的0-17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约1500名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一户多残家庭中的持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实现“应服尽服”“应救尽救”。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700个村庄供水改造,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比例达到80%以上;对符合改造条件的6米以下农村公路和次差道路进行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方面,为22万多名35-64岁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两癌”免费检查服务;为全市在校初中二年级(≤14周岁)女孩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接种率达到90%。
优化市民出行体验方面,治理中心城区学校附近常态性交通拥堵,对中心城区具备停车场建设条件及急需治理提升的学校周边交通进行整治,其中包括芝罘区8所学校、莱山区4所学校,缓解学校周边拥堵问题;启动市区10条丁字路、断头路打通工程,畅通道路微循环,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
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方面,稳定重点群体就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新增公益岗位1万个以上;依托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实体,在5个区市分别建成5个田间课堂,培育农民致富带头人、务农创业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高素质农民3500人以上,受益群众6万人次。
优化群众办事体验方面,建设全市统一的证件照片数据库,涉及证件照业务的部门均可共享共用,实现“一拍共享、一照通用”。
丰富市民文体生活方面,坚持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组织全市专业艺术院团、文化馆、优秀社会团体开展惠民演出,全年送戏下乡演出200场以上。
责任编辑:柳林
审校:王蕾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