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碳”目标,让绿色发展底色更鲜明,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昨日闭幕

聚焦“双碳”目标,让绿色发展底色更鲜明,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昨日闭幕

2021-10-22 08:39 来源: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10月22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孙长波 通讯员 盖云杰 邵伟峰 摄影报道)碧海蓝天、金沙鸥鸣。21日,为期三天的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在皇冠假日酒店圆满落下帷幕。在闭幕式上,北京绿色交易所为本届论坛颁发了碳中和证书,主办方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烟台倡议》《美丽烟台建设战略规划》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编写的《愿景2050:能源转型路线图(2020-2030)》、中国核学会编写的《2018-2020核技术应用学科发展报告》、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编写的科普图书《托起明天的太阳》。闭幕式还举行了绿色金融授信和绿电直供仪式。

展示清单,共享烟台机会

“碳达峰、碳中和”早已从新闻里的热词,渗透进政府、企业及个人行动的方方面面。

碳达峰,碳中和,烟台当仁不让。作为我市首次举办“双碳”领域主题论坛——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通过华夏认证中心对会议期间规模、人数、交通、餐饮、住宿、会议用品、废弃物等的认证,共计产生碳排放531.531吨。主办方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平台交易并注销自愿减排量532吨,用于抵消本次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在本次论坛上,我市重磅发布了《双碳驱动中的烟台机会》,按照从基础设施架构到功能单元的项目形成方式,今年我市将新增加五网融合基础设施、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城乡建设、工业和服务业智能低碳节能改造、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科技攻关推广等6类、近3000亿元的项目机会。在此基础上,烟台正在形成“三年7000亿”的第一批机会清单。

据悉,在条件成熟时,我市将尽快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第一批“双碳”行动机会清单,期待更多企业和机构成为烟台的城市合伙人。

相向而行,释放聚合力量

成熟的产业基础、核、风、光、氢、储等一体化发展的能源结构吸引了能源巨头深度合作,而此次烟台论坛已成为碳合作的最强风口。

作为烟台清洁能源产业联盟盟主单位,中核集团抛出了大手笔。该集团副总经理申彦锋致辞中表示,中核集团将烟台市作为重要发展区域,加大在烟台市的投资力度,布局清洁能源、核能、新技术和上下游科研机构、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助力烟台市打造核电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中核集团及联盟相关单位在烟台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

“双碳”烟台论坛已经成为一个展示自身技术设备绝佳的平台,国家电投今年把氢动力大巴驶入了展览会广场。国家电投集团党组副书记祖斌发布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计划》,“山东省是国家电投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发展重心之一,而烟台是国家电投山东战略的重中之重。把核能总部迁烟台工作作为双方十四五合作的新起点和新引擎,构筑核能5大平台,建设千万千瓦级沿海核电基地,打造千亿级核能上市公司,构建我国核能产业第三极。”在闭幕式上,国家电投集团和万华化学集团绿电直供启动直供仪式。双方将打造万华化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万华烟台工业园直供清洁绿电28亿千瓦时,实现碳减排76万吨。

而中国能建也将围绕助力烟台,共同开创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局面。

据统计,本次论坛,我市分别与中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国能建集团、宁德时代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部门与企业之间,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区市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共签署合作协议23项,为烟台下一步“双碳”领域和清洁能源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14家银行机构,为支持烟台市“双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向授信3870亿元;大地保险、中华财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8家保险机构,为支持烟台市“双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风险保障634亿元。

把脉定航,描绘烟台“双碳”路径

登高才能望远,望远才能明确未来的路径。

全球最成熟、最前沿的清洁能源技术在本届展会上与观众见面,仅核能技术就有AP1000、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和高温气冷堆等三代和四代核电技术,而其他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链企业分布了ABC三大展馆。

在各个分论坛,与会各位院士专家、在行业内深耕的企业家,围绕“绿色发展、低碳未来”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和深刻的诠释。

“如果把风能、太阳能、核能与稳定供应的电网有效连接起来,保证生产用电和人民生活用电稳定需求,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在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受聘仪式上表示。而中国广核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施兵在圆桌对话环节建议加强能源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科学合理确定核能综合利用规划目标和实施路径,同时考虑经济性,为核电机组满发、多发及核能综合利用的实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与以前的展会相比,除了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继续吸引流量外,此次储能技术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重点和热点。

江亿院士建议北方城市不能光考虑冬天用热,同时也要考虑春夏秋用热,例如建造大规模跨季节储热装置。“这样的装置目前国内很少,不用平底挖坑,烟台应当利用好独特的地理地貌的自然环境,这样核能余热利用得就更加充分了。如果烟台能在这条道上闯出一步来,那么对国内对全世界都有特别巨大的示范作用。”

而杨裕生院士则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则需要同步发展储能。“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问题,提高供电质量,杜绝弃风、弃光现象,必须用储能进行调节。”杨裕生进一步指出,电化学储能可以与抽水蓄能共同发挥作用,且电化学技术能够胜任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储能。”

责编:马跃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