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奋斗者|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党总支书记滕春竹:带领村民驶向“幸福港湾”

新时代奋斗者|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党总支书记滕春竹:带领村民驶向“幸福港湾”

2021-06-15 09:37 来源:大小新闻财经频道

波光中,渔船轰鸣,渔民们辛勤劳作;余晖下,海鸟归巢,儿童在沙滩上追寻心仪的贝壳……烟台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紧邻渤海之莱州湾,拥有7华里海岸线,共有村民1680户,4012人,保持着传统的水产养殖生活,有着独特的淳朴民风,是莱州市第二大村。滕春竹是这个村的党总支书记。

就是这样一个在1999年村集体负债100多万元的贫困小渔村,经过二十几年发展,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高达千万元,还先后获得山东省“生态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首批山东古村落保护规划村庄等十多项荣誉,而这一切发展变化都离不开“领航人”,他就是滕春竹。1999年7月滕春竹任朱旺村党组织书记以来,依托沿海地理区位优势,他带领村集体大力发展海上养殖、打造工业园区、建设港口,最终完成了从集体经济薄弱村到“集体经济强村”的蜕变之路。
“我们村的主要产业是养殖,村民的生财主业基本在海上,最早就是依靠养殖大菱鲆发家。”回忆引进大菱鲆作为村庄产业的那段时光,滕春竹仍记忆深刻,没有成熟的养殖经验指导,全凭自己摸索,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探索出了深水井加塑料大棚养殖技术,第一批大菱鲆试养成功的当年,就为村集体增加了200多万元收入。

有了第一桶金,村两委进一步加大了养殖面积,并吸引了许多村民纷纷加入到大菱鲆养殖行列,迅速建成了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大菱鲆养殖基地。然而,2006年一则震动全国的大菱鲆药残新闻事件,让整个村庄大菱鲆产业差点覆灭,这也让滕春竹产生了深思——村庄发展不能光靠“一条腿”走路,要想振兴,必须增强村民养殖产业的“造血功能”,多元化发展,于是他把目光对准了村里的老渔港。

“都说靠海吃海,港口作为我们村最大的竞争优势,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好好建设起来,在经过集体讨论通过后,我们分两期开工建设了集‘渔港、货港、旅游港’为一体朱旺港,并开展集装箱转运业务,不仅解决了莱州市集装箱外运无港口的困局,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又进一步增加了朱旺港收入,达到了以商补渔的目的。”滕春竹告诉记者,这一战略决策也是源自对国家对发展海洋经济形势的支持和对发展前景的更多期许。

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现有的产业基础,构成了朱旺村发展向海经济的支撑条件。如今,这里不仅打造了连片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形成现代渔业发展格局;占地2000亩的工业园区——凤凰工业园也已投入使用,带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集聚发展,进一步拉动了朱旺产业布局,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收益我们都用在了保障民生上,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到老人补贴、幼儿教育,包括惠民活动、公益活动等方面落实待遇,将发展成果回馈老百姓,共享红利。”

朱旺之美,始于“蓝色”,终于“绿色”。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朱旺村还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融为一体,实现健康“生态”发展,并带来了第三产业的竞相发展,依托长寿村、古村落等品牌优势,相继成功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杰瑞朱旺康养服务中心乡村旅游文化”新型康养项目,打造百亩白菜花和向日葵花海旅游打卡地,竣工“海天乐园”小区项目,打造党建教育广场,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渔村真正一跃成为渤海湾畔一颗耀眼的明星,带领村民驶向“幸福港湾”。“事关朱旺人民未来的这张蓝图要一绘到底,不断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滕春竹说。

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马小妹 宋学智 程杨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马跃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