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税宣30年征文活动|那年那月
2021-04-15 14:26 来源:大小新闻财经频道那年那月
三十载,
里程碑,
弹指一挥,
漫漫从税路,
一瓣心香终不悔。
税月飘香
那年,骑着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到西由税务所报到,办公室里只有李姐一个人,鱼米之乡的西由,7月,是海蜇丰收时节,同志们都出海征税,留下李姐守门。
那时李姐不到30岁,大大的眼睛,总爱笑,一口好听的普通话,特别亲切。她的家就在办公室旁边的小楼上,遇上脸皮厚的单身族,蹭饭是常事。李姐做的饭好吃,尤其喜欢看她和面,白白软软的小胖手,揉着白白软软的小面团,想要什么就会做成什么的样子。发面、揉面、醒面,到最后出锅,热腾腾的香气扑面而来,咬一口都不舍得咽。李姐的馒头不仅我喜欢,单位里的人都爱吃。
那时侯,没有车,大部分人都住宿舍;没有暖气,冬天一个一号大炉子支在办公室中央;没有伙房,就到镇政府食堂拿着饭盆领。
“小李,什么时候发面?”每逢有人问,便多了许多期待,大餐不远了。每每这时,老黄就会把家里腌制的正宗泡菜端到所里,偶尔小小黄学校放假也会跟着一起来;老杨买上羊肉羊杂,在红红的炉火上炖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羊汤;小施早早把妈妈种的地瓜挑选来,用铁丝在火炉四周围成一圈,外焦里软的烤地瓜就成了……
刚出锅的馒头,诱人的泡菜,香喷喷的羊汤,流油的烤地瓜。夕阳西下,拼几张桌椅,围在火炉旁,抿一口老黄自酿的老酒,听大家讲那些税闻趣事,满屋飘香。
如今,老黄77岁,李姐退休快两年了,而小小黄成为我的同事,已从税19年。
税月如歌
30年前,初入职,去市局学习,认识了王局长。那时,他是税政一科的副科长,30岁的王科长,虽然年轻,却是大家眼里的“税务通”,税收政策滚瓜烂熟,重点税源装在脑海,业务难题一点就破。入职培训课上,听他娓娓道来,心生向往,便下决心,也要做一名像王科长一样政策精业务棒的行家里手。
30年间,从基层到机关,再从机关到基层,从一名基层专管员到现在的基层分局长。历经12个部门20多个岗位,内勤、外勤,征管、稽查,文字、数字,业务、纪检等等,角色转换,目标不变,矢志不渝,耕耘于一亩税田。昼夜伏案,丰富知识;埋头苦干,磨砺意志。
30年后,没想到,会接过王局长亲手递过来的接力棒。曾以为,如今的我,捧着大把的资格证书和荣誉称号,可以媲美那时的王科长。走近王局长,才发现相差还是那么远:王局长退位不退岗,退位不退学,工作不停,学习不辍,58岁时,考过了4门税务师课程,明年就要退休的他,今年正向最后一门课程发起总进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夕阳无限,税月如歌,王局长一直奋斗在税收路上。
税月情深
那年,我入职。那年,你入职。汇聚青春力量,扛起西由税务所“老先进”这面旗。
那时没有智慧税务,没有网上申报,征税全靠一双手一双脚,走街串巷,冒风雪踏泥泞,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所里最气派的是一辆三轮摩托。用脚步丈量集市,手擎铁夹子向流动商贩开出一张张罚款单、押金单;结伴走村入户,携手“支帮促”税企共建;并肩出战,乐享于各项活动之间,1992年,第一个税收宣传月,“税法知识竞赛”勇夺桂冠。
风华正茂时,共同目睹税务机构分设,你在地税,我在国税。从此,驻守一方,各自回眸,却心系一个“税”,厚植蔚蓝情怀,用青春见证国、地税的成长和发展。
人到中年,亲身经历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春潮涌,你、我都是税务人。从此,重聚首再相伴,握紧拳头,共守一个“税”,克难攻艰担使命,锐意进取负重担。
流年似水,时间如白驹过隙;税月情深,光阴似清风细雨。
韶华远去,初心依旧。许一世税缘,守护这身税务蓝。今生相约,与每一个税收宣传月同行。
莱州市税务局金城税务分局 赵秋杰
责任编辑:马跃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