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用见义勇为诠释什么是“身正为范”
2022-08-05 18:34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姜晓 摄影报道)8月2日下午,王文将一封红色的感谢信送往福山区教体局,向教育部门反映了王其福老师救助自己母亲的经过,并向母亲的救命恩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他在信里写到,“现在想起真是后怕,如果没有王老师的及时救助,真不知我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我从心里感谢王老师的救命之恩。”得知此事后,记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相关采访。
6月20日一大早,一场大雨过后,张格庄村的部分道路上还残留着雨水,大大小小的水坑随处可见。王文的母亲夏某在外出买东西过程中,不知什么原因,她突然两眼一黑,就一头栽倒在路上的水坑里,不省人事。此时,有五六个村民就在夏某摔倒地点的周围,他们或许是有顾虑选择了围观。
就在此时,穿了一身整洁衣服、正准备去村里做核酸检测的王其福,恰好路过这里。在看到一个六七十岁的妇女趴在水坑里昏迷不醒时,他没有犹豫,三步并作两步迅速赶上前去。他想把夏某叫醒,但对方没有反应。他顾不上雨后路面的泥泞和水坑的脏湿,直接俯下身子,便开始对昏迷不醒的夏某进行救助。他不断地按压夏某的胳膊和腿,时不时地掐她的人中……施救过程中,他还迅速拨打了120,并给夏某的丈夫王某拨打了电话。在他不间断地救助半个多小时后,夏某终于苏醒,慢慢睁开了眼睛。随后,王其福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夏某从水坑里抱到了一个没水的台子上。直到夏某的丈夫王某赶来后,他又帮着王某将夏某搀扶回家。见夏某脱离了危险后,王老师才回家重新换了身衣服,去做核酸检测。
记者了解到,王其福今年58岁,1983年参加工作,最初在烟台第二十三中学任教。2012年福山区进行学校改革,不少学校进行合并的时候,王老师出于年纪考虑,没有进城,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乡村任教。他由曾经的一名中学教师,变为张格庄小学的一名小学老师。到今年9月份,他在乡村已经任教整整40个年头,马上到了退休的年龄。
谈起能够采用专业的方法对夏某进行救助,他认为,这得益于当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他告诉记者:“现在,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里,哪怕是在乡镇学校,都开始对学生进行消防、地震、救助等安全教育,因此我们老师也学到了很多专业的急救方法。”
“对夏某进行救助,当时你是否会有一定的顾虑?”记者问。王老师的回答斩钉截铁:“当时,自己没有多想,也没有什么顾虑,就是想着立即救人。都是乡里乡亲的,遇到了事必须要帮一把。帮一把,救助一下,也许这个人就脱离了危险。如果关键时刻不救助,那这人肯定凶多吉少……遇到这样的事,换了谁,都会伸出援手。” 在王老师的带动下,原来围观的村民也逐渐打消了顾虑,上前帮助救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这个扎根乡村40年、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通过一个看似平常但却不平凡的见义勇为行为,诠释着并践行着什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