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栖霞太虚宫燕九节庙会
2025-01-06 15:23燕九节庙会的来历
燕九节起源于燕京(今北京),又名烟九节、筵九节、宴丘节,是元代时创立,明清时延续,近代以来逐渐衰微,改革开放后重振的节日,是人们为纪念丘处机,而在他诞辰农历正月十九日举办的节日。由此北京白云观、栖霞太虚宫就热闹了起来,就有了燕九节盛会。它的本意是“宴丘”,即用酒席祭祀丘处机,叫白了成了“燕九”。
何年举行燕九节庙会,有两种记载。一是1438年;二是1723年。归咎到一点,就是将长春宫易名为白云观后,才举行燕九节庙会。
民国之后,白云观燕九节被归于“旧俗”而停止举办。1987年春节期间,白云观获准重新举办传统庙会,燕九节逐渐恢复。
白云观燕九节庙会习俗形成后很快就回流到丘处机的家乡栖霞,在被誉为“东方道林之冠”的太虚宫,也同样会举行规模宏大的燕九节庙会。直到1958年修建庵里水库(今长春湖)库区蓄水时燕九节才停办,“文革”期间太虚宫拆毁。1995年恢复性重建,2003年正式开放使用。2005年恢复举办燕九节庙会活动。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宋末元初人。公元1148年(金皇统八年、南宋高宗28年)农历正月十九日,出生于栖霞滨都里村。丘处机19岁入昆嵛山拜王重阳为师,经13年刻苦修炼,使他道业精进,不仅在道学上,而且在养生学、医学、文学、哲学、史学、星象学、地理学、书法、音乐等方面都有高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颇丰,以《潘溪集》命名的丘处机诗文集,含诗450首,词120首,他创作的《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等养生修炼著作,至今为道教全真派经典。创建了道教全真龙门派,成为一代宗师。
传说,丘处机羽化后不久,有人看到他,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日前后,尤其是在农历正月十八日晚,会化身为士族、官吏、游人、妇女、乞丐等各种不同的形象,出现在白云观或太虚宫,谁若幸运遇到他,就能祛病延年。于是,皇帝派人送来祭祀酒席,前来宫内顶礼膜拜的人络绎不绝,道徒们在松树下构筑十九座简易圆房,盘腿而坐,进行说法,人人希望有幸遇到道祖真师。有些人索性前往观内,彻夜不眠,或躲在观内的僻静角落,期望会到神仙。因此,清代成书的《燕九节枝词》诗云:“正月十五燕九节,神仙肯授长生诀,只今留得北京白云观、栖霞太虚宫,峭寒遍地霜花结。”正月十九,活动达到高潮。
元明清时期的“燕九节”庙会的盛况
元明清时期,自正月初一至十九日,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几乎倾城而趋白云观、太虚宫。元代熊梦祥著《析津志》记载:“正月初一至十九日,都城人谓之‘燕九节’,倾城士女曳竹枝,俱往南城长春宫、白云观,宫观蒇扬法事烧香,纵情宴玩,以为盛节。”十九日,庙会进入高峰,谓之“神仙会”,人潮涌动。明人撰作的《帝京景物略·白云观》记载:“今都人正月十九,致浆祠下,游冶纷沓,走马蒲博,谓之燕九节。又曰宴丘。”清人庞垲描述当时人山人海的场景说:“白云观与禁城连,燕九人多曲巷填。”不过,从有关诗文记载来看,尽管社会大众尽可参与节日盛会,但还是以僧道为多。明人刘若愚《酌中志》记载曰:“此日僧道辐辏,凡圣溷襍,勋戚内臣,凡好黄白之术者,咸游此访丹诀焉。”清人方文诗中也说:“京师胜日夸燕九,远近黄冠会白云。”
燕九节庙会分布区域
燕九节庙会主要在北京白云观和栖霞太虚宫两地同时举行。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北京白云观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道教界的全国性机构均曾设立在白云观。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
太虚宫因丘处机扬名,燕九节依太虚宫而盛。
2003年,太虚宫被国务院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成为全国又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吸引着天下无数有心人前来“叩仙访贤”。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十九日,在栖霞的太虚宫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燕九节庙会。庙会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祈福、祭祀、戏曲表演等活动,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如创意市集、非遗体验、美食节等,使得这一传统节日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需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为太虚宫燕九节庙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主要特征
燕九节庙会是以祈福为中心内容的祈禳活动,是典型的祈禳庙会。其基本活动为做道场,又称做法会。通过做道场,以表达人们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
重要价值
燕九节庙会保留了人们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道教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它是研究百姓世界观和生活习俗的重要依据,对研究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燕九节庙会是以祈禳为主要目的的庙会活动,它将道教活动和民间自娱自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北京和栖霞老百姓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精神,从而营造了安定祥和、龙骧虎步的气氛,起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燕九节庙会保留了许多道教文化和民俗艺术的原形活动,如穿花和八卦鼓舞等,承载着道教和民俗传统表演形式,对弘扬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燕九节庙会形成了以栖霞市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全市及周边县市区,直至全国各地。访仙寻幽的学者和民间研究道教文化组织团体络绎不绝。
燕九节庙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深刻的旅游记忆,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责编:赵巍巍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