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姜疃镇移风易俗建设有力有效

莱阳市姜疃镇移风易俗建设有力有效

2024-11-26 08:29 来源: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2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董健 通讯员 孟飞)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莱阳市姜疃镇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坚持常抓不懈,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中,深入扎实的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不断转变观念、崇尚文明,让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厚养薄葬、勤俭持家在全镇蔚然成风。

“规”出好风气,让文明之树本固枝荣。一是示范带动涵养时代新风。镇村干部严格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村级报备制度,结合移风易俗宣传月,自觉签订《姜疃镇“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150余份,自觉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婚丧宴席和人情往来,为群众作表率。二是树立榜样弘扬良好家风。大力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各类群众性评选活动,通过个人自荐、各村推荐的方式,共评选创建“美丽庭院”260户、“文明家庭示范户”310户。让先进评选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力量,引导先进典型发挥模范表率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向榜样学习,引导群众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模范家庭看齐,推动形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三是多点发力培育文明乡风。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合“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党员大会、“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等联动多方,以“文明实践+”模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向辖区内婚庆公司、车队领队等重点群体常打招呼、常敲警钟,组织网格员及时劝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

“倡”出好风尚,让文明之花常开长盛。一是队伍建设助推移风易俗。完善镇村志愿服务体系,吸纳第一书记、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网格员等群体扩充到移风易俗队伍中来,依托赋能中心平台主体作用,以梨乡“姑嫂”队伍、“五老”茶馆、平安志愿者工作室为辅,赋能41个村庄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构建“1+3+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目前全镇已建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60余支,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关口前移、资源下沉,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二是理论宣讲深化移风易俗。利用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等场所,将开展移风易俗理论宣讲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围绕移风易俗政策知识、文明生活方式等举办理论宣讲活动10余场,不断增强宣讲技巧,将移风易俗的“大道理”转换成“小故事”,将摒弃陋习的“普通话”转变为“家乡话”,在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时,给大家开展“聊天式”理论宣讲,从家长里短到惠民政策,分享身边的家风故事,助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三是多彩活动抓实移风易俗。与鲁花集团联系设立鲁花教育教学奖,资金奖补教职工100余人,持续开展“爱心助困日”活动,走访困难群众50余人次,用道德力量感化群众,引领大家崇德向善。积极发动镇民间艺术团各支文艺队伍,创作并表演移风易俗顺口溜、移风易俗原创情景短剧、移风易俗特色小品等10余个作品,在消夏晚会、重阳节联欢会等登台演出,同步网络直播,通过节奏明快和朗朗上口的表演引导村民争做文明新风的自觉实践者和积极传播者,服务群众近万人。

“宣”出好风貌,让文明之果缀满枝头。一是建章立制家家知。各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将移风易俗、家风家训、人居环境整治等纳入“村规民约”。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给大操大办限“标准”,为遏制浪费立“章程”。董格庄、院上等村还建设“红白理事大厅”,为村民提供婚丧嫁娶宴席场地,让移风易俗有点有面。二是全面覆盖户户传。镇村通过发放倡议书、播放宣传片、定点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身边的移风易俗典型事迹,深入推动移风易俗理念宣传全覆盖,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人人皆知。镇村累计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3000余份,在村工作群等转发宣传视频20余次,设置移风易俗公益广告50余块。三是文明新风人人创。充分发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专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多次,受益群众达1200余人次。充分鼓励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活动,让“人人都可以是移风易俗的宣传员、践行者”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一次次文明实践志愿活动中让“人人知”转为“人人行”“人人创”,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责编:董健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