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农业农村局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芝罘区农业农村局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2023-02-13 17:30 来源:大小新闻芝罘频道

大小新闻2月13日讯(芝罘融媒记者 高洁 通讯员 刘健 摄影报道)近年来,芝罘区农业农村局在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五方面的基础上,立足城市化实际找准定位,确立以城乡一体化为总目标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城郊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城郊社区融入城区,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居民市民化水平。

抓好稳产保供,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共完成720亩粮食播种面积任务和1138.76亩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面积,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万吨以上。崆峒岛田园型海洋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申报成功,崆峒岛实业有限公司获评省水产种业领军企业,争取到上级资金1160万元,年内苗种供应量约1.5亿单位。喜旺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北方果蔬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获得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称号,“海和”牌水产品成功申报第七批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

强化专题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对农民工、失业职工、高校毕业生等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训4665人。开展直播电商类人才培训班10余期、培训1000余人次。人才优先向城郊倾斜,共招考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1人、中小学教师192人。新选树好青年300余人,培育社区“法律带头人”“法律明白人”610名。举办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主体培训班、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班、三资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班。开办“芝罘夜校”“社区工作者入职培训”等班次,已举办18期、培训干部2.3万余人次。

加大整治力度,优化生态环境。聘请国有物业公司全面接管街巷环卫保洁,日均清运垃圾1100余吨。常态化整治城郊人居环境,居民守则和行为规范全部上墙。新改建城郊道路10公里、养护道路14公里,完成10公里河道整治施工。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稳中有减,食用农产品定量检测合格率98%,农业投入品风险监测合格率100%。动物强制免疫率、免疫发证率和耳标佩戴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开展文化惠民,深化文明实践。实现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900多场次、放映电影1600场次。首批5所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5所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正式授牌。开展“文明婚俗喜事新办”签名承诺、婚俗改革“三句半”等活动,在省内率先实现无火祭扫,举行4次公益性海葬活动。举办“喜迎二十大·家和万事兴”齐鲁好家风主题巡展,讲述48个优秀家风故事,打造“非遗文化周”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建强组织体系,规范运行机制。成立村改社区“大党委”,开展议事协商活动2300余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4700余件。实施村改社区党组织书记“六抓六促”工程、村改社区工作者常态化培训工程,制定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等6个制度文件及配套操作细则,加快推进村改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全面开展“三资”清理及突出问题整治,清理不合规合同390份,追回资金3186万元,返还群众款项8120万元,累计增加集体收入1830万元。

统筹公共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加快城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新增公办学位1000余个。创新打造“1+2+3”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获评全省首批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区。全面落实低保标准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组建“1+9”医联体,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我区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黄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打造社区法治文化阵地150余处。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打造“智慧社区+警务共同体”新格局。探索建立“1+X+N”网格治理体系,共配备网格员518名、公安民警和城管执法员932名、公益服务团队107个。打造“接诉即办”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累计办理村改社区领域群众诉求4.53万件。

责任编辑:罗佳欣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

iOS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