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点燃高质量发展“智慧引擎” 突破制约瓶颈 打造人才高地

招远点燃高质量发展“智慧引擎” 突破制约瓶颈 打造人才高地

2021-10-22 09:08 来源:大小新闻

招远高新技术企业烟台凯米斯仪器有限公司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参与产品研发。

为破解县域因区位劣势、交通滞后等造成招不来、留不下人才的难题,近年来,招远市坚持实施政策引领、筑巢引凤、政企联手“三位一体”人才强市工程,厚植“第一资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实施金都育才工程 提升引才品牌影响力

2007年,招远籍清华博士刘波和五位同学一起白手起家创办了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短短7年时间就成为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佼佼者,拥有海外科学家、国际药企高管、清华及中科院等院校博士23人,市场估值25亿元。在参加第一次招远籍中青年博士联谊会时,刘波博士表示他有意回家乡创业,招远市及时捕捉这一机遇,主动与其沟通对接20余次,并全力提供支持服务。2017年,六合宁远与招远三联化工成功合作,成立烟台宁远药业有限公司,将小分子创新药项目落户招远。

宁远药业让招远市看到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良好前景,便以小分子创新药项目为核心,拿出最好的地块,规划了占地1800亩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将其列入招远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飞地园区”和经济特区,借助国家级的“金字招牌”和专业化的招商力量,全面辐射带动园区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就此在招远扎根开花,即将形成覆盖上下游产业的一条龙生物医药产业链,打造符合国际标准、引领北方县级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金都药谷”。

招远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招远实施的“金都育才工程”。招远市通过开展“桑梓人才”活动,建立了金都游子信息库,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人才返乡的有利时机,举办招远籍在外人才联谊会、招远籍博士回乡座谈会,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加强与在外人才的沟通联系。刘波博士正因为回乡参加博士联谊会,最终回乡成立了宁远药业,公司总经理马强还入选了烟台市“双百计划”专家,并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入驻,实现了“引进一名人才,招来一个项目,带来一个团体,兴起一个产业”。另外,招远市通过开展“联姻聚才”活动,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济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校地合作科研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在招远市设立了青年人才实训基地,在东北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设立了“招才引智工作站”,通过聘任“引才大使”“科技智囊”等方式,促成了60余项科研成果的地方转化。此外,招远市还积极开展“才聚金都”活动,相继举办了黄金节、生物医药产业交流会、未来独角兽创业争霸赛、专家人才招远行等活动9场,邀请190余名人才开展人才项目对接,积极为企业和人才交流、合作牵线搭桥,进一步提升引才品牌影响力。

突出企业引才主体作用

激发引才内生力

10月15日,在山东鑫纳超疏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厅内,工作人员向来宾展示了一项神奇的新技术:一款涂上超双疏表面材料的输电设备,从水滴到灰尘再到油污,都无法在表面停留片刻,这就保证了输电设备良好的导电性和传输能力。而这项技术的引进,正是招远市突出企业引才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引才内生力而取得的成果。

为响应招远市委、市政府“双招双引”的号召,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2018年10月15日,山东鲁鑫贵金属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三方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联合共建“纳米自洁材料联合实验室”。为保证与中科院兰化所的合作有效落地,山东鲁鑫贵金属出资注册成立了山东鑫纳超疏新材料有限公司。

2019年6月,中科院兰化所委派“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张俊平博士担任实验室负责人,并派2位中科院助理研究员和2位在读博士入驻实验室长期工作。同年,张俊平博士成功入选烟台市“双百计划”人才,且应邀受聘为招远市科技副市长。截至目前,山东鑫纳超疏新材料有限公司累计投资3200余万元,完成了400平方米的标准化实验室、2000余平方米配套中试车间及3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生产厂房建设,购置安装实验和中试设备26台套,并先后进行了3大类研发课题及30多项具体应用产品的研发和中试。

纳米自洁材料联合实验室以“表面超疏水、超疏油材料”研发生产为课题,研发成果主要应用于电路基板、手机透音网、芯片等电子信息材料上,达到成品防水防油的目的。该材料的市场化,能有效打破国内电子材料纳米功能涂层原材料被国际巨头垄断的现状,是除了美国陶氏化学之外,国际上唯一的超疏油工业化材料。

为突出企业的引才用才主体作用,招远市级领导干部带头联系企业和人才,帮助企业破解在孵化新动能、提升旧产能过程中的发展瓶颈,全力为人才营造安心舒心放心的创新创业环境。实施“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将企业家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已举办企业家专题培训班5个,培训企业家160余人次,将人才理念灌输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中,着力建设一支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开展“人才强企”直通服务,在10个人才重点企业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点,建立政策直通、需求直通、服务直通“三通”机制,完善人才需求目录,与重点企业进行人才信息互通,将各级人才政策送到企业,方便企业掌握各级人才新政。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高端人才项目交流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国内有影响力的对接交流活动,促进企业与人才的交流互动。

育才兴农

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10月15日,在招远市姚格庄村的槐花岭家庭农场,生长茂密的茶树分布在山间,几位妇女正在茶田里忙着除草,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年前,这个数百亩的茶园还在苦苦支撑着,如今已经走出低谷,重新焕发了生机。

让茶园“起死回生”的是来自山东省农科院的田丽丽博士。槐花岭家庭农场茶园始建于2010年。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支撑,茶园面积逐渐减小,从原来的300多亩减少到200多亩。“种不好茶树,也开发不出好产品,年年往里投入,年年亏本。”那几年,茶园成了农场主董桂萍夫妇的“伤心地”,甚至一度打算把茶树砍掉,另谋他路。

转机出现在2020年。为了打造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这一年8月,山东省农科院选取招远等三个县市,派遣300余名专家,从省城济南来到田间地头搞科研、送技术。该院茶叶研究所女博士田丽丽就是其中一员,她来到槐花岭家庭农场挂职,担任科技副总。经过实地调研,田丽丽向农场负责人提出一连串建议:合理选择茶树品种、加强茶园标准化管理、注重茶叶品牌建设……她协助农场建设了标准钢架大棚2.5亩,确保茶园顺利过冬,今年入春,茶叶长势良好,开采期由过去的5月底提前至4月初。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销售效益也增长了数倍。今年农场采收加工的100斤春茶,售价每斤2000元,依然很抢手。

如今的田丽丽,已成为董桂萍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生态园区的“梦想合伙人”。下一步,茶园还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进一步打造区域品牌,努力为消费者奉上一杯富含科技基因的好茶。

为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围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打造,2020年以来,招远市联合省农科院每年开展一场“汇聚人才智慧 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招远行活动,先后共邀请43名专家参加,有7名专家与招远企业签订了农业项目合作协议,省农科院选派两批次的农业科技专家到招远市镇街挂职。同时,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吸引汇聚农业高端人才,先后引进了农业领域院士3人合作开发农业项目。此外,招远市还设立了1000万元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补助资金,通过提供经费资助、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场所或场地房租补贴等方式,鼓励回乡人才与村党组织合作创办股份制合作社,吸引高校毕业生、村外能人回乡创业。连续举办了五届“招远市乡村之星”评选活动,现有招远乡村之星30人、烟台乡村之星13人、齐鲁乡村之星6人,通过典型示范逐步实现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2-3名示范带头人的目标,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YMG全媒体记者 殷新

通讯员 孙晓伟 姜书芹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赵璇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