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烟台逐“绿”而行向未来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烟台逐“绿”而行向未来

2024-08-16 08:30 来源:大小新闻

以“绿色”之名,探路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8月15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山东活动暨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启幕。

省委常委、副省长张海波,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金明红,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出席活动并致辞,省政府副秘书长牟书岭主持,市领导李金涛、王松杰参加。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活动上,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和烟台绿色低碳项目签约。烟台、青岛、德州先后分享了作为国家碳达峰试点的经验做法。两院院士、高校学者等建言献策,把脉绿色转型新路径与新未来。

更绿色、更低碳、更高质量,一场逐“绿”而行的新热潮正在兴起。

全省主会场为何选在烟台?

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就在上个月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此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也是山东肩负的新使命。

作为三核城市之一,山东省委、省政府赋予了烟台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重要定位。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明确了烟台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的定位。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在致辞中表示,烟台正抢抓机遇,系统推进能源、产业、城市、生活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美丽烟台建设,努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

此次2024年全国生态日山东活动缘何选定烟台?

首先要从烟台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的突出表现说起。烟台清洁能源优势突出,创造了“五个第一”:发出中国第一度大规模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发电和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395万千瓦、居山东省首位,烟台海阳是中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产业转型也可圈可点。烟台积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了一批绿色工厂、零碳园区,推动建设、生产、产品等全流程节能减排。

城市的绿色转型也在推进中。烟台依托丰富的海岛资源,串联打造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长岛的近海旅游岛链。依托1000多公里海岸线,构建千里海岸观光廊道。依托城市中心山体资源,打造大南山城市中央山体公园、昆嵛山城市郊野山体公园。生活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烟台投用了中国首个数字化虚拟电厂,打造了一批零碳校区、零碳社区等,正大力推动零碳供暖,实施了中国首个核能零碳供暖工程。

“含新量”十足凸显低碳新趋势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途径。

大会上共进行了3轮24个新质生产力项目签约,涉及人工智能、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含新量”十足,基本涵盖“8+9”产业。这些项目中,落地烟台的共有5个,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海藻也能做成运动服装、床上四件套?落地烟台黄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烟台海洋生物材料项目,给纺织服装面料市场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海藻纤维是来自海洋的植物纤维,是传统纤维的替代品,可应用于功能纺织、生物医疗、医美健康、智能穿戴等领域。”山东汇高智慧纺织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梅介绍,他们将通过在海里“植树造林”,向上推动海藻养殖及应用,向下推动海藻纤维的全产业链升级。

在下午举行的烟台绿色低碳项目及协议签约仪式上,还有6个合作协议和8个项目签约。

落地莱阳的山东恒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氯化石蜡热稳定剂、PVC助剂、水性丙烯酸树脂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全部达产后年营收额将达30亿元以上,有力地助推莱阳新材料产业发展。”项目负责人衣同喜说。

能源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签约仪式上,华能山东、大唐山东、国电投山东、三峡山东、中广核山东等多家省内知名新能源企业,与烟台市发展改革委、万华化学集团、烟台能源集团等签署了烟台新能源项目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参与烟台新能源的开发。

活动上,还有包括山东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协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烟台专家工作站、烟台市公共资源(能源)交易中心、烟台绿色低碳综合平台、烟台能耗收储交易平台等在内的多个产业协会和平台揭牌,为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活力。

院士专家“把脉”绿色转型

“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面临转型新需求,也给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新形势下,如何乘势而上、把握机遇?

会场内,院士专家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展开了深入交流,为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出“妙计良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琦以《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发展研究与探讨》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表示,要积极有序地发展核电,增大核电规模,统筹核电区域布局,启动内陆核电、地下核电建设,进一步挖掘核能利用潜能,强化国家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储能是关键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表示,长时储能凭借长周期、大容量特性,可以在更长时间上调节新能源发电波动。以“长时储能+新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构建起绿色、稳定、可调的电力系统,很好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员、博导、云储新能源创始人慈松将关注点放在了数字储能领域。他建议,在储能的发展方面,应该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建立由政府牵头的共享储能管理运营公司,整合储能全产业链,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储能人才、产业留在本地。

作为企业代表,万华化学集团总裁寇光武作了绿色低碳转型典型经验交流。他表示,万华从源头加强碳足迹管理,投资建设光伏、风电、核电等项目,实现了低碳清洁电力社会增量,通过自身增量实现了万华园区清洁电力全覆盖。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乎全局、影响深远的持久战。奋进新征程,烟台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更坚定、方向更明确、路径也更清晰,定能够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当好示范、成为标杆。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孙长波 王修齐

责任编辑:杨云阁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