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国家级、39个省级以上改革试点!烟台发展动力哪里来?活力哪里来?
2022-01-20 06:28 来源:大小新闻构建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相关做法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文通报表扬,一体化数据创新应用相关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141项改革事项全部达到进度要求,新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39个、其中国家级18个,累计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449个、其中国家级172个……
改革,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谁把握了改革的要义,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
2021年,烟台准确把握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以改革思维谋划发展大局,精准对接发展所需、民心所向、风险所困,紧紧围绕构建“1+233”工作体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迎难而上,破局开路,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谋福祉、靠改革保安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局面正加速形成。
向改革要动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
与园区改革同频共振的,是产业格局的“重塑”
幸福新城,烟台一中新校区已经竣工,南通路小学幸福分校主体已建至地上二层, 6条新建道路已全部具备通车条件;
开发区八角湾新城, 2021年新开工项目7个,续建项目6个,筹划项目6个,截至目前完成投资36亿元;
福山夹河新城,王懿荣中学投入使用,东关大桥正式通车……
用改革谋福祉
以一持万惠及民生
改革,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烟台以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改革覆盖民生的方方面面。
家住芝罘区福成家园的市民朱迎辉乐了,拿着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再也不用为房子不能交易纠结了;
在烟置业定居的郑卫东笑了,6年无证的困扰,因证书到手烟消云散;
家住海阳市公园壹号小区的八旬老翁张彦,紧握着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的手,为现场“一次办好”连声道谢……
过去一年,相似的暖心场景,在烟台多个“办证难”小区接力上演。不动产登记办证难是长期困扰群众的“心头之痛”,烟台从群众最集中的诉求改起,全面实施“事要解决”机制改革,定期收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反映问题,统一上传至“作风展示台”专栏,推送市级领导、明确责任部门、限期督导解决,形成“问题发现收集、事项交办处理、结果跟踪问效”的闭环管理体系。仅去年一年就已通过平台办理重大民生实事111个。
老百姓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温度,企业也体悟到了改革推进的力度。
“有了‘e帮办’服务,申办过程全程有人网上代办,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业务申报,营业执照还可以免费邮寄到家,真是太省心了。”近日,烟台国盛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成运在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完业务后,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全国范围内首次探索在街道通过“e帮办”模式颁出营业执照,烟台真正把“家门口”办企业变成了现实。
这正是烟台从企业最忧心的事项改起,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领域改革的诚意探索。
推出企业家荣誉激励、企业家配套服务、企业评议部门、创二代“薪火工程”、“人才强企”服务直通车等一揽子制度创新,先后推出93条营商环境优化举措,全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涉企服务“四零”机制让企业诉求反映难、政策获取难、事项审批难、证明材料多等问题不再有。建立健全涉企服务“四零”机制。健全诉求反映“零障碍”机制,开通“政企通”服务专线,建立“政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行“接诉即办”。政策获取“零成本”机制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精准对接。事项审批“零见面”机制护航下,市级平均全程网办事件率达到95.61%,减证便民“零证明”机制也在全面铺开。
办理流程越来越简单,办理时限越来越短,这样的“贴心”服务让更多人选择在烟台这片热土安放梦想。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1至11月,烟台新登记市场主体12.3万家。
当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释放出的吸引力愈来愈强,优质项目、资金也会“不请自来”。来自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市共引进产业项目914个,其中,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77个,增长48.1%;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52个,增长29.9%,其中世界500强项目48个、中国500强项目81个、民营500强项目23个。
项目来了,资金来了,市场主体多了,烟台这座营商环境日益优化的城市,还收获了人才的青睐。据统计,2021年1-11月,烟台新增高层次人才7619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成功入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最具潜力城市。
伴随着密集而铿锵的改革鼓点,一项项含金量高的民生改革措施在港城大地落地生根、次第花开,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靠改革保安全
瞄准问题实现关键突破
于烟台而言,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面临着疫情的卷土重来,经历了安全生产的“试炼”,面对着作风建设的考验。
越是艰难时刻越要勇往直前。烟台以改革出招应招,以改革寻策找法,用改革的力量搭建起系统集成、全面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制,构筑起维护社会和谐安宁的坚强防线。
时间的指针指向2021年7月31日,烟台确诊首个新冠肺炎病例。当晚,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
经过120小时连续奋战,烟台全域完成两轮1300万人次核酸检测,结果全部阴性。
至8月13日,烟台连续9天没有新发生病例,疫情防控从应急处置阶段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8月18日,烟台全域进入低风险地区。
不到20天的时间,烟台快速控制住了疫情、稳住了局面。这背后,是烟台敢于向疫情亮剑,为人民健康护航,以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最大努力、最足准备,坚决打赢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力奔跑。
胜利之后更有思考
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烟台探索推进疫情防控体系化建设,构建指挥体系、执行体系、预警体系、阻断体系、管控体系、排查体系、救治体系、保障体系、奖惩体系、发展体系“十大体系”,以精干、高效、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推进疫情防控。制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工业企业等17个重点行业防控标准,把疫情防控中探索出的经验做法全部固化为制度规范,为全省提供了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的疫情防控“烟台方案”。
“矿山之治”有了烟台解法
过去一年,烟台按照关闭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思路,重塑安全格局,将126座黄金矿山压减到63座,从根本上消除隐患、解决问题。以非煤矿山整治为示范引领,在全市范围内全行业领域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推动各行业各领域用标准管安全、用制度促安全,全面形成从标准、培训、监管、责任、惩戒到防控风险的安全生产闭环管理体系。
“作风之治”有了烟台路径
烟台以刀刃向内勇气,持续开展干部作风自我革命式锻造,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推动全市干部作风系统重塑、根本好转。实行重点工作挂图作战机制,建立挂图作战、动能转换两个可视化督导平台,将全市重点工程项目、重大事项纳入平台管理,挂图亮目标、动态调任务、平台赛进度、闭环促落实、严督问成效。实行“蓝黄红”三色标识管理机制,对经济运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重要事项进展、风险防控等情况,根据工作进度和成效,全部进行分类标识,月调度、季通报。
“基层之治”有了烟台方案
烟台在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统筹整合党建、公安、城管、防疫、环保、市场监管等各类网格,将原有1.1万个网格增加到1.4万个,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每50—100户配备1名助理网格员,“大事一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社区治理体系逐渐形成。
风云激荡中挺立潮头。一年来,烟台主动融入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充分发挥改革先导和突破作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
改革,正让烟台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唐克
责任编辑:王蕾
扫一扫下载大小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