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快评第209期】学雷锋就是发扬烟台志愿精神

【大小快评第209期】学雷锋就是发扬烟台志愿精神

2021-03-05 08:14

YMG全媒体·大小新闻评论员 姜春康

大事小情,老姜快评。这里是YMG出品 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大小快评。

老姜有话说。大家好,我是老姜。

本期是【大小快评】第209期。

又是一年“学雷锋日”。

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其精髓就是将一切利人的努力做到真诚透明,做到顺其自然,做到急人所急、发自内心地去帮助别人。

雷锋精神,是渗透到生活中的一种态度。

无论是小朋友戴着红领巾做好人好事的快乐和真诚,还是成年人给老人让座以及帮人搭把手,都是最简单最实在的精神传承和渗透。这种精神能在生活的细节中淋漓尽致体现,慈善义工的勤劳、志愿者们的笑脸、助人者的举手之劳,垃圾箱前的随手一捡、对跌倒老人的俯身一扶、抛锚司机面前的随口一问,都是那么具体而富有生活张力。

前几天,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新鲜出炉。中宣部命名的这两项各50个,覆盖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我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获得“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成为烟台市唯一(山东省共4项)获得该国家级荣誉的单位。

国家级荣誉,金光闪闪。

弘扬雷锋精神,用爱心护佑生命,用温暖照亮身边人,大海阳社区值得学习。

在该社区,党员志愿者带头学雷锋,志愿服务暖人心,志愿者构筑疫情防控安全墙,雷锋精神在社区传承弘扬。

在烟台,“学雷锋”早已和闪耀全国的烟台志愿服务精神紧密相依。早在2016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公布了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我市推选的四个项目全部入选,成为全国四个项目全部入选为数不多的四个地级市之一。

——全国最美志愿者芝罘区“小巷总理”安立盛,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半个多世纪,并凝聚起了八千人的志愿服务团队;

——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莱阳“五位一体”七个一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项目,突出“邻里互助”主题,探索出一个较为成型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载体和组织模式;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学雷锋烟台市爱心使者志愿服务队,一支以青年志愿者为骨干力量的1000余人的年轻队伍,短短6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3万小时;

——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福山区福惠社区,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726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常住人口的比例达11%,小小社区汇聚起强大的志愿服务正能量。

四个志愿服务项目,深刻体现了烟台精神的内涵——志愿服务,就是让雷锋精神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让爱心升腾,展示出魅力,不仅为魅力烟台注入了文明血液,更诠释着城市品格。

志愿服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志愿服务,是促进当今社会人际关系不断走向和谐友善的的一股重要力量,我市获奖的这四个志愿服务典型,都是百姓身边耳闻能详的好人、优秀学雷锋组织、服务项目以及社区。

从某方面说,烟台的志愿服务精神就是“学雷锋”的代名词,已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在烟台,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

像市民许振珊,做志愿服务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带着残疾儿子做慈善,一做十几年,累计超过两万小时。她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志愿服务者符号和文明标签、榜样和标杆,号召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此外,姚俊、刘乙、于仕德、王中华、倪桂芬、安涛、杨秀振、于洪英……这些响亮的名字组成了志愿服务群体,更夯实了闪耀全国的烟台志愿服务精神。

文明之花根植于厚实的文明土壤,发扬烟台志愿精神,就是让雷锋精神更具体更动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彰显出更大魅力。志愿服务,需功夫下在平时,更需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不妨从“日行一善”的公益理念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从随时随地做起;有人不便帮一把,遇到纠纷劝几句,不良行为提提醒,文明行为点个赞;以小见大、积少成多,用“微公益”的涓涓细流汇成源源不断的“爱心长河”。

这样的“学雷锋”,不仅让烟台志愿服务精神特色化、本地化、具体化,更打上了影响全国熠熠生辉的烟台印记。

责任编辑:杨云阁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