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年味!

2021-02-11 11:11 来源:芝罘融媒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剪贴窗花、吃年夜饭、除夕守岁、分发压岁钱……春节即将到来,你是否正奔波在回家的路上,那些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是否会再一次触及你记忆中熟悉的画面,近日,记者采访了芝罘区民俗专家李强,听他讲述老芝罘过年的那些传统习俗。

“讲到过年,咱们芝罘区过年的民间习俗可有讲究了。”李强说,过年的习俗要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从这天起才真正有了年味。

“过了小年,就进入了忙年的节奏,直到年三十儿。”李强告诉记者,小年到年三十儿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大扫除、赶大集、蒸饽饽、炸馓子、烀猪头等熟食,而且,一定要说吉祥话,“脏乱差”等不好的字眼就不能说了,忙碌并快乐着,喜庆、祥和的年味越来越浓。

“年三十儿这天,老百姓家有两件大事儿,上午贴春联,下午去祭祖。”李强说,“过去,市集上很难看到有卖春联的,老百姓家都是请先生来写春联。随着时代的发展,贴春联已经是我们现在传承下来为数不多的春节习俗。”李强告诉记者,过去,百姓家还有“挂门笺”的习俗,门笺又称挂门钱、门吊子,是挂在门楣上的民间剪纸艺术,主要在春节和喜庆时张贴,其形状如小幡,纹饰如人胜,其功能就是迎春、祝吉纳福。说到剪纸,就不能不提窗花。作为民间剪纸最大的一个门类,以往一进腊月,家家户户的老奶奶、大姑娘、小媳妇都会拿起剪刀赶制春节用的窗花,以增添喜庆热闹的年味。窗花不仅样式繁多,而且寓意讲究,“金玉满堂”“福禄寿禧”“连年有余”等窗花样式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李强说,过去,大年初一不串门,在家里小辈儿给长辈儿拜年,小辈儿向长辈儿磕头拜年,长辈儿给小辈儿压岁钱。以前的压岁钱都是“花儿钱”一类的,不是真钱,只是表达吉祥的意思,但是,后来压岁钱才改成了用真钱。到了初二就开始走街串巷拜大年了。初二走姥姥家、舅家,初三拜丈人,接着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家了,图个喜庆、热闹。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已经不提倡走亲戚串门,但伴随着时代的变化,手机拜年也将这种传统习俗创新地传承了下来,面对面视频更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正月十五,跟北方其它城市的习俗差不多,也是挂灯笼、猜灯谜。直至二月二,才算过完了年。”李强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加之受外来文化和商业化的双重冲击,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同越来越少,那些传统习俗和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渐渐被人们淡忘。然而,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希望年轻人可以保护好民俗这块土壤,努力传承传统文化,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