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风向标 | 部门“大融合”催生产业“大跨越”

自贸风向标 | 部门“大融合”催生产业“大跨越”

2021-01-26 08:05
图片


改革出活力,改革出动力,改革出生产力。

作为新一轮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试点,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从部门协同、产业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着手,科学推进“大部制”管理体制改革,区内部门由原来的24个压缩至10个,将文旅、农业、水利、海洋等多项职能整合,组建海洋经济发展局,相关业务工作由原来的部门间协调变为部门内部统筹,协调成本大幅下降,业务管理的“大融合”催生了产业发展的“大跨越”,1+1>2的效能日益凸显,“小政府、大服务、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以海为媒、以文带旅、以旅兴农”的“大融合”体系推动经略海洋、乡村振兴、文旅高地全面起势。

01

“农业+文旅”拓宽乡村振兴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烟台自贸区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充分运用“产业+文旅”思维,以优质环境为依托、以稀缺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品质乡村旅游为引导,策划了一系列集生态产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为实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城乡统筹发展,资金保障是关键。烟台自贸区通盘考虑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所需,科学分配涉农资金指标比例,以“文化扶贫”等方式,将资金重点向潮水镇等城市边缘区域倾斜,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打造立体化、网络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潮水镇73个自然村全部建立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拥有图书18万余册,信息共享移动终端设备90余台,村居社区基础文化设施的规模和档次得到全面加强,累计投入350余万元,落实“农村电影免费放映”工程,累计投入330余万元,支持“农家书屋”专项建设;广播电视行业扶贫工程投入3万元,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免费观看211套数字电视节目。

图片


文旅项目超前谋划。近郊游,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做好“三个文旅小镇”规划。古现里科技文旅小镇,首个以镇街驻地成片开发的项目,定位于讲好王懿荣、鲁菜文化等本土故事,打造以高端文旅和智慧运营为主要特色的科技文旅小镇。张裕绿城葡萄酒文旅小镇,以张裕丰厚的葡萄酒资源为触媒,在总占地面积近千亩的区域,将打造一个集葡萄酒文化、旅游、风情体验、康养休闲等为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来牟文化小镇,充分做好牟子国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依法依规科学规划,放大遗址文化展示效应,打造遗址文旅示范样板。遗址公园引入“大地花海”艺术设计,在提升观赏价值的同时,带动乡村花卉种植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远郊游,结合潮水镇乡村游板块,形成以解宋营文旅小镇、文成城堡、马家沟等带有鲜明海洋文化、影视文化及葡萄酒文化底蕴的特色文旅,构建乡村文旅经济带。实施“艺术改变乡村计划”,未来将在潮水区片选择风景优美的沿海古村落,引入百位艺术家,与当地村民携手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宿”艺术作品,把潮水镇历史久远的村落打造成富有诗意的艺术部落。

02

“海洋+文旅”做活经略海洋文章


机构合并的利弊,自贸区上下都有深刻的感悟。

机构合并之前,文旅与海洋的结合停留在“面上”,沿海而游,滨海而居,仅仅停留在视觉与味觉的感观层面。机构合并之后的海洋文旅深入“内里”,是业务职能整合产生的 “内生动力”促成了产业与产业间深度交融,海洋赋予文旅以“机体”,文旅赋予海洋以“活力”,二者形成互为依存的“生命共同体”。

海发局袁堂健副局长介绍,从职能层面无论是海洋功能区的规划、海洋文旅项目的策划、文旅项目用海确权审批等等,皆为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体制融合促进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现代渔业、现代海洋、海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与滨海旅游紧密融合,催生了一个个撬动海洋文旅的龙头项目

——打造海上文旅综合体。“海市蜃楼·八角湾海上艺术城”以中集来福士的半潜式多功能生活支持平台“普罗米修斯”为主体,经过艺术化改造,将“大国重器”建设成为全球首个独树一帜的超级文旅IP。项目主要打造艺术酒店、文博空间、商业综合体、海上娱乐和现代海洋牧场“五大板块”,形成艺术名家IP授权精品艺术酒店、当代美术馆与文博空间、国际艺术家驻留工作室、文创艺术商业综合体、高端网红餐饮、水上运动与娱乐、音乐及演艺、现代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八大业态”,成为文旅+海工创新融合发展的新地标。

——拓宽“深海渔游”新路径。引导中集来福士等高端海工装备企业面向普通渔民无法“耕种”、传统模式无法覆盖的海域,开展产业模式研究和定向装备研发。落户投资100亿元的高端深海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在全国首推“海工装备+渔业服务”模式,有望建成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基地。成功投放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座底式试验网箱,年产成鱼达1000吨、产值超过4000万元,是传统网箱的100倍。结合深海养殖,加大海陆统筹联动,将进一步导入休闲研学游功能元素,形成海洋产品产出与亲海体验融为一体的深海旅游打卡地。

——围绕烟台将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海工装备制造之城、海洋旅游品牌之城、海洋环境优美之城四个战略方向,在推进海洋牧场“百箱计划”、“蓝鲲号”、“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等项目过程中,产生了与中集集团共建“国际海工创新城”思路。基于当前我区高质量经略海洋发展诉求、中集海工转型方向,以及正在谋划中的“中国海工北方中心”对烟台的定位,提出了对标新加坡海工产业集聚区,以海洋新兴产业项目为引领,串联文旅会展、金融服务、产业园区开发、海洋科教等,形成“五位一体”海洋综合开发格局,助推烟台海洋经济大市建设。

03

“水利+文旅”加速青山绿水变金山


一直以来,还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是烟台开发区不懈的追求和梦想。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展全流域系统治理,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的华丽转身,建设“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旅游环境。

利用疫情之后人们渴望亲近大自然的心理,一方面把握旅游消费心理对于陪伴、健康、减压的诉求,给予游客更用心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深耕亲子、研学、婚拍、户外、会展、康养等领域产品,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利用水利工程,尤其在河道治理寻找一种文旅+水利的新路径。一是运用文旅的思维做好河道治理和景观的提升。烟台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与绿色生态理念,强化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土地集中集约利用同步推进,全力打造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风景线。先后投入资金3亿元,完成柳林河、白银河生态改造和平畅河清淤。目前柳子河、柳林河、黄金河、白银河、八角河、平畅河五条河道完成整体生态提升改造,白银河成功入选为山东省美丽示范河湖。同时,通过景观廊道、慢行步道、公共健身器材等的设置,让人可观、可游、可体验,河道景观的旅游价值被充分挖掘。采用景石与乔灌木相结合,节点增加孤植、丰富绿化品种、适当提改高苗木规格和密度,全面优化景观绿化,切实提升了河道沿岸景观效果,成为靓丽的城市景观走廊和文旅景观带,为城市赋予灵动之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发展动能,大大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度。

点亮右下“在看”图片持续关注

YMG全媒体记者:高少帅;

通讯员:王聪,张颖 摄影报道

责编:李康;校对:王瑶; 监制:牟卫平,丛蓉;


大小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